1、党委书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分析思考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日文化广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开展局面。就xx县xx乡来说,这种好的态势、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 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初步形成;二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农村特色文化品牌战略成效显著。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开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
2、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根底设施还不健全,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效劳供给缺乏,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开展水平差距较大。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正迎来难得的开展机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开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此,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的社会和谐。 一要建好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阔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乡政府为主导,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开展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
3、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开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工程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工程,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些公共文化工程的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异。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经济欠兴旺地区要使文化阵地建设随处可见难以做到,必须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根底、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
4、、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稳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乡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乡中心村可与乡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人口较少、相距较近的几个村可实行“多村共用,并明确由村文化管理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 二要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村农牧民农闲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
5、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二要深化创立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赋予文明村、文明户的创立内容,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气氛,引导广阔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抗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开展好,对潜
6、在的、不完善的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对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乡村艺人可以通过授予“民间艺术大师等称号的形式加以传承和弘扬。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绘画、编织等民间工艺工程,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工程,开发农家乐民俗旅游工程,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乡、名村、名人。 三要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是要深化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效劳水平。县乡文化机构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改进效劳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效劳。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室等。三是要标准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抗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和充实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