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5252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是“四化同步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强化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同时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我市现代农业人才队伍现状近年来,xx市重视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努力构建人才评价和效劳体系,现代农业人才建设呈现出平稳的开展势头。 (一)队伍规模保持稳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农

2、业系统国有单位共有机构数97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1470人。从单位类型来看,机关行政单位工作人员为32023人,农业教育科研人员为153人,技术推广人员为623人,参公和执法监督人员为384人。从工作领域来看,种植业机构数为54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896人;畜牧兽医机构数为21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245人;农业综合效劳机构数为22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329人。稳定的体制内农业人才队伍,为我市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开展做出了突出奉献。 (二)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一是基层队伍进一步壮大。县(市)区和乡镇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是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

3、中坚力量。根据统计,我市农业系统中,县(市)区和乡镇机构数为90个,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为1245人,占总在册人数的84.7%。与此同时,分布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社会化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在逐年增加,成为基层农业人才队伍的有效补充。2023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共有1400余人次大学生在农业领域就业创业并享受了市财政补助。二是学历层次有所提升。在我市1470名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年末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人员为689人,硕士研究生132人,博士12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到达56.7%。三是专业素质逐步提高。在我市农业系统

4、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初级职称的共163人,中级职称247人,高级职称137人。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于种植业、畜牧、兽医、农经等各个专业领域,其中以种植业专业技术人才较为集中。 (三)支撑作用非常明显。现代农业人才是我市农业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在促进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农业开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方面,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2023年上半年,新增“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面积5000亩,总面积到达3万亩。新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06个,新建瓜菜类新品种展示示范平台5个,新建蛋用型野鸭和

5、岔路黑猪育种平台2个,畜禽育种平台累计到达8个。累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2.2万人次,创立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8个、示范企业4家,累计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效劳中心12023个。另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形势良好。2023年上半年,面对上年度罕见的自然灾害、两年来禽流感疫情和农产品市场波动的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4.5亿元,扣除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农业85.7亿元,增长1.6%;牧业24.0亿元,减少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5元

6、,同比增长11.1%。 二、存在问题在走访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区对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都比较重视,组织结构、责任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随着现代农业开展带来的新要求,队伍建设与产业开展不相适应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基层队伍中尤为突出。 (一)乡镇涉农机构工作职责不清,职能日渐弱化。乡镇涉农机构的人、财、事三权均划归乡镇统一管理,许多农业技术人员被抽调至其他行政性、事务性岗位,导致机构人员混杂,职能不清,责任不明,“在编不在岗、跨岗“兼职现象严重。以宁海为例,在全县乡镇(街道)193名在编人员中,115人已完全脱离农技岗位,占总人数的59.6%;在岗的78人中,还有相当局部人员兼职所在乡

7、镇(街道)的其他工作。据调查,全年约有半数以上的基层农技人员承担着所在乡镇政府交办的联村、重点工程效劳、方案生育、环境整治、拆迁等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这一主要职能的发挥。 (二)专业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专业水平跟不上产业开展需求。一是年龄老化现象普遍。在全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专技人员队伍中,45岁以上人员占42.8%,其中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现象更加严重,45岁以上人员占比到达59.5%。这局部人员大多数是80年代招聘的技术人员,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所学专业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开展不相适应,知识结构断层现象严重。二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据统计,我市种植业专技人才占总量的79

8、.3%,畜牧业占1.1%,兽医占9.5%,农经占5.9%,其他占4.1%。以象山为例,2023年前该县65%的农户以种植粮食为主,而现在这一数字下降到20%,更多的被各种经济作物所代替,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显然已远远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平安管理、农业经营贸易以及其他复合型人才缺乏,农业人才专业结构明显失衡。三是专业素质需要提升。目前,我市涉农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而乡镇农技人员不管是在学历层次还是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方面都处于劣势。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局部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都以根底性学科为主,加之一定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稳固带来的技术固化,使之对新品种

9、、新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专业素质跟不上产业开展步伐。 (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队伍稳定性受影响。一是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走访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职称“评聘难问题,尤其是职称聘任难题。目前,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实行评聘别离,受专业技术岗位职数限制,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上后不一定能实现聘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之目前执行的是“退二进一政策,对许多年纪轻、学历高的专技人员来说,只能“排队等待职称晋升时机,导致人员思想不稳定,存在想转岗、调岗的苗头和趋势。二是鼓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农业部门工作任务重,条件差,生活待遇低,近几年,高层次、高素质的农科

10、院校毕业生多数不愿到基层工作,局部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即便能够“进得来也很难“留得住。调研中还发现,个别县(市)区因财政经费保障缺乏等原因,出现差额和自收自支农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无法正常发放的现象,甚至引发上访事件。三是机构改革存在弊端。在象山和鄞州,畜牧兽医局参公后出现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或参公人员兼职技术工作等现象。与此同时,参公人员失去了职称评聘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效劳职能弱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兽医事业的开展。 三、对策建议总体思路。按照开展现代农业、推进“四化同步的战略要求,坚持“效劳开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大力实施人

11、才强农战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培养农业农村开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体系为保障,紧紧抓住培养和使用两个关键环节,努力建设规模稳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为开展我市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组织网络。一是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把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到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开展的高度来考虑,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

12、规划(2023222023年)和xx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假设干意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狠抓政策的落实到位。二是增加县级农技推广机构编制和人员。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农技推广效劳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效劳由原来的以乡镇农技人员为主,已经转变为以县级农技干部为主。目前,为种粮大户、专业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直接效劳的人员主体为县级农技干部,县级农技干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接手了原来由乡镇农技人员承担的技术推广效劳职能。为此,建议适当核减乡镇农技干部编制,相应地增加县级农技干部编制和人员。三是进一步完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扩大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

13、广队伍的管理权,建立和落实业务主管部门、镇乡街道、效劳对象三级考核机制,考评结果直接与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挂钩,逐步形成专岗专用,杜绝随意混岗、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四是以乡镇为重点,结合基层“三位一体和农业公共效劳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机构,明确职能,改善条件,充实队伍,提高监管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培训效果。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开展需要,以高层次人才、综合性人才、复合型人才培育为重点,统筹推进我市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分级培训。加快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补充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14、。组织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并形成常态化。拓宽培训课程内容,由农业技术知识向电子商务、企业产品推广营销、旅游农业等方面延伸,尽量多样化,以适应现代农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强化农校合作。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针对基层实用型人才紧缺、水平不高的问题,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实现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以委培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及时调整课程结构,由农技院校向地方输送“一专多能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农业开展需求。三是加强干部培训交流。加强对农业管理干部的教育培训,尤其注重市级、县(市)区两个层面的学习交流。定期组织开展干部人事政策、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

15、训或座谈,加强纵向沟通与了解,更好地促进农业工作开展。 (三)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队伍开展环境。一是要加大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政府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对基层农业推广机构的支持,保障承担公益性职能的推广机构所需经费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营造现代农业人才工作的良好气氛。一方面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三农领域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营造为农效劳荣耀的社会气氛;另一方面要对作出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限制,在职称晋升、科技奖励、工程申报等方面予以鼓励和支持。三是做好对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宣传

16、引导,从思想上克服大学生对三农工作的偏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技部门工作。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选拔录用高学历的青年人才专职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并设定最低为农效劳年限,不断优化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四是逐步建立适应农业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与编制、人社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支持,不断探索、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力争打破现代农业人才在职称聘任、晋升方面的壁垒限制,努力形成“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的现代农业人才管理机制。 (四)标准引导社会力量,助力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开展,农业结构发生了深层次变化,农业组织也呈现出多样化,如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小农等。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基层农业公共效劳体系还不健全,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