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称三月节、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农事纪庆节日。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为节日的节气。?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曰清明。节日最早始于周代,秦汉礼制规定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二十四个节气等日要到祖陵祭祀供奉。至唐明皇开元年间,下诏改制废止了除寒食节清明前一日以外其他的拜扫活动。在宋朝以前,清明仅是个附属在寒食节习俗中的一个次要日。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不上另一个阴历三月上旬的上巳节。而清明节扫墓,更是宋代以后出现,尽管如此,由於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日期相当接近,彼此的习俗便互相渗透、重叠,渐渐地不再有明显的划分
2、,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所以,在讨论清明节的起源时,同时也要对上巳及寒食有所了解。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有两位公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国君的宠妃名叫骊妃,她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避骊妃加害,代领局部大臣逃离晋国。 一日,重耳山中迷了路,好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重耳便绝望得叹了口气:“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了。大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中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的君主,便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重耳登上王位。於是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这件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说:“你这样对我,我
3、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答复:“我不求公子的报答,只希望公子记得我今天割肉事君的一片忠诚,日后能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於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并对流亡期间跟随他的大臣都一一封赏。由于介子推还乡探母,竟然被晋文公给忘记了。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他才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愧疚。连忙亲自代人到介子推的老家绵山探望,却找不到介子推的踪影。 这时,有人献一条计谋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著母亲跑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左右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看不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著他的母亲,被活活的烧死
4、在一棵柳树下。并在介子推的尸体下发现是一片衣襟,上面用血写了几行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假设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罢,便珍重的将这片衣襟放入衣袖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死谏,他就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知全国,禁止用火,寒食一日。 第二年,晋文公又率领群臣到绵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的那棵柳树,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掐了一丝,编成一个圈儿带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也纷纷仿效他折柳插头。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
5、定为清明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习俗 扫墓 扫墓,即祭墓,到墓前祭奠先人。出于对先人尊崇思念之情,祭墓时人们皆先剪除荆草,修整陵木,添土培坟,故而称之为妇墓。古代扫墓的景况,在许多古籍中都有具体、生动的记载描绘。?帝京景物略?述道:“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樽盍,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那么孤坟矣。此种风俗,至今不衰。至于一些不便扫墓的人家,往往入夜在通衢大道吊慰亡灵,燃烧纸钱。据传说,冥间鬼魂也需吃饭穿衣,故而阳间的亲人要烧些冥钱,以供亡者日用之需。 踏青,春游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
6、。古时以农历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是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他活动 南北朝时的寒食节,盛行斗鸡。此俗直到唐朝仍很盛行。唐玄宗在位时,甚至在宫中设置“鸡坊。精挑细选长安城中千余只的雄鸡,并选五百名儿童来加以训练。这五百名儿童的首领是一个年方十三岁的男童贾昌。因为贾昌擅长训练
7、斗鸡,所以很受唐玄宗的宠爱。“金帛之赐,日至其家。当时有人便作了一首歌,唱道:“生儿不用识文事,斗鸡走马胜读书。 拔河,又名牵钩,也是唐朝宫中十分风行的清明活动。?新唐书?“中宗纪记载:景龙四年七一清明节,唐中宗“令中书省门下供奉官五品以上,文武官三品以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於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唐玄宗时,也曾屡次举办拔河之戏。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据王谠约一一左右的唐语林卷五描述:“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据说拔河有祈求丰收的意味。随书“地理志下:“俗云以此牵钩厌胜,用致丰穰。清明时值春耕播种的时节,因此拔河的游戏,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提倡
8、。 寒食节与清明节食俗 醴酪与环饼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另外,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还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的食品环饼。“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相当近似现在的点心。 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还会留下一局部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
9、吃了以后,可以不蛀夏。 青精饭 陈元靓约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郎瑛一四八七一五六六以后,杭州人的?七修类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白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参加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那么多为枣泥或豆沙。放入蒸茏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欢送的清明节食品。 这些清明节的节食都有共同特色,就是皆可冷食。顾禄的?清嘉录?卷三按语中说:“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火遗。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所记的“寒食佳品有香桩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也都是凉拌菜。就连后来在闽粤流行的清明节薄饼,也都是以冷食为原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寒食的习俗已经式微,它的精神仍保存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