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德育模式的现状研究【摘 要】 当前高校德育模式可分为主体性、生活、标准化、审美德育模式四种,普遍存在着整体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片面、方法简单化机械化、实施过程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改善的措施:一是革新德育模式实施方法;二是加强标准性德育模式的法制化;三是时刻表达德育模式的与时俱进性。【关键词】 高校;德育;德育模式;现状;对策德育模式是指具有一系列理论、观点、原那么和策略方法,在丰富道德教育实践的根底上,为实现特定的德育目标和德育任务而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实施体系。当前我国不断兴起德育模式研究的热潮,很多学者也试图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高校德育模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我国德育模式的开
2、展需要主动借鉴国外德育模式的一些优点,从而促进其外乡化开展。如何把握新时期高校德育模式的开展趋势,并反思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德育模式的对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能够推动我国高校学生的开展和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我国现有的德育模式德育模式开展的多元化,导致德育模式的种类繁多,其中很多也已经被付诸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我国德育模式的开展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大局部都是对如下几个主要的德育模式进行研究:1、主体性德育模式在主体性德育模式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其核心理论,它主要以德育对象的道德需要为立足点,以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将个体的享用功能和社会性功能有机的结合在受
3、教育者这一主体上,从而促进受教育者主体的道德认知、情感、行为、意识等的和谐开展。 此德育模式主要是强调受教育者主体的理性和自主性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采取价值引导和自主构建的方法来提升受教育者主体的需要层次,它以受教育者主体的一切道德判断和选择做为重点德育内容。同时该模式最具价值的观点在于,它重视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人格尊严等等。2、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主要强调德育与生活的一体化,它认为德育的开展需要以受教育者的生活经验为根本出发点,德育在受教育者的生活中进行,受教育者的生活中必须时时都存在着德育,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融合,使受教育者能够学会过道德生活,
4、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生活价值与意义。该德育模式主要采取换位思考和情景体验的德育方法来促进受教育者的德育意识,使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更具创造性和时效性,提高其生活品质。3、标准化德育模式我国高校德育目标一直以来都是教会学生的顺从意识,老师就是学生道德教育的权威,老师通过采取灌输和训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标准化德育模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形及根底上形成的。它注重道德知识体系、逻辑及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理性或知性的认识并服从道德知识的传授,从而掌握道德知识或标准性道德知识,为高校进行德育工作奠定根底,但标准化德育模式与主体性德育模式正好互补,它会掩盖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但它有些显著的特点,就是要
5、求受教育者能够无条件的服从既定的道德标准与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取向,并能够无条件的接受既定的一些道德教育观念。4、审美德育模式审美德育模式要求受教育者的德育理念是在对事物的欣赏过程中而获得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强调外因的德育模式,希望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诸要素进行审美改造,使得德育能够被受教育者所接受、欣赏,从而在受教育者对德育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同的道德标准。但这种德育模式过分的强调德育的外因要素,无视了受教育者德育的内因培养。此模式通过塑造最有利的外部条件来促成受教育者的道德内化,通过对外因进行审美化的设计,在外因能够转化为内因的条件下,对德育模式的开展还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的。二、现有德育模
6、式存在的问题现行的德育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引导型德育模式,即此模式的道德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施加外部的道德影响,且这种道德影响主要是符合学生标准行为习惯的道德标准。因此,现有的德育模式还是处于标准化的模式当中,这种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日益凸显,具体来说,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缺乏:1、德育模式整体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片面(1)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是德育活动的进行的指导性方向,为德育过程提供依据,起到调节、控制作用。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作为指导纲领。而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高校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也处于较高
7、层次,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就比较高,但由于高校学生各自的素质、利益、个性等等的不同,导致德育整体目标也难以把握,最终造成德育整体目标不明确。(2)由于当前高校的德育模式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和标准的传授,缺乏学生德育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德育的内容出现重知轻行的状态,内容单一化、片面化,并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思想体系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使之成为自己内心的一种行为标准或道德准那么,因而,知、行割裂,德育的内容未实现多样化或多层次化等等成为当前德育模式的严重缺陷。2、德育模式方法简单化、机械化(1)简单的知识灌输法:德育模式采取灌输法进行知识的传授,即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无视了学生的自我选择教育,
8、纯粹的把品德的形成过程看成了智育的认知过程,因为人的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智育的认知过程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的过程,故此种德育模式中的知识灌输法并没有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品德习惯。(2)德育知识的强制实施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理智能力的行为,教师从不给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外界的观点进行比较的时机,而是强制性的把某些已经形成的单一的道德知识、理论或信仰等观念施加在学生身上,要求学生进行全盘接受,这种道德的强制实施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这种方法严重影响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道德知识和标准的传承。3、德育模式
9、的实施过程缺乏科学性我国德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一直对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都不是很重视,德育的开展都是依靠德育工作者的经验、感情及体验来进行的,缺少具体的、客观的研究,也从不注重德育模式实施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因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在德育模式实施过程中的评估环节中,学校都是片面的以“智量德,智好那么德好的原那么作为学生德育的评估标准,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德育评估。因此,从当前学校德育模式的这种评估手段就能够看出其德育模式的实施过程缺乏科学性。但在国外,关于德育模式的这方面那么注意的比较好,他们对德育工作者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都是非常注重的。三、高校德育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1、革新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方法目前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采取的仍是灌输法,即对道德知识进行传统的传授方式灌输给学生,无视了学生主体的需求性。因此,要革新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方法,需采取自由选择和适度灌输相结合的原那么进行德育的传授,这种方法的传授主要通过开设大量丰富多样的德育课程或开设实用性道德修养课,增强学生在德育课堂上的自主性,从而使德育对象能够注意个体主体性的培养,缓和课堂灌输知识和德育对象主体性之间的矛盾,最终改变目前不合理、不科学的德育模式现状。2、加强标准性德育模式的法制化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