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1656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5专题质量检测一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质量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年汕头二模)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解析:选C。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战争做准备,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C项。2(2023年株洲二模)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

2、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解析:选B。由材料“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可知,周朝用宗法制维系宗族管理,再扩大化到政权,这体现了政权与族权结合的国家观念,故选B项。3(2023年南宁二模)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A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3、B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C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 D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西周和魏晋时期宗法制具备政治功能,明清时期宗法制推动商帮的发展说明其还具备经济等社会功能,故选B项。4(2023年蓉城名校联盟联考)纵观中国秦以后2 000多年的历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这主要是()A历朝军阀混战的结果B皇帝专制与宰相分权博弈的结果C地方各层级博弈的结果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的结果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唐、宋、元等朝代中央政府为加强集权往往不断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尤其是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其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

4、弈的结果,故选D项。5(2023年丽水、衢州、湖州联考)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开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该学者研究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刺史制 D行省制解析:选D。根据材料“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开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是中央集权的一种体现,故选D项。6(2023年永州三模)我国历代朝廷常常分割地方事权,将军事、民政、财政、司法诸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各自平行隶属于中央的相应上级,以使其相互牵制。这一做法()A通过削弱相权保障了皇权独尊B有助于统治者加强对

5、地方的控制 C完善分权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D消除了地方势力膨胀割据的隐患解析:选B。据材料“分割地方事权分授不同的官员并使之互不统属以使其相互牵制”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统治者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7(2023年唐山二模)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这种改变()A形成了君相和议的决策体制B完善了三省六部的运作流程C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D标志着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解析:选C。根据材料“唐玄宗即位后,重用姚崇、宋璟,朝政由三省合议逐渐向宰相专权化方向发展”可知由个别宰相专擅朝政,这种转变容易导致政局日趋败坏,隐藏着国家治理的严重危机,故

6、选C项。8(2023年衡阳联考)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交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A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B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C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D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宋仁宗认为天下之事可交由众人商议,宰相执行,再由台谏进行纠正,由此可知宋代君主专制下注重决策的正确性,故选A项。9(2023年武汉武昌区元月调研)宋代科举考试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对考试通过名额有严格限制。见下表:时间州试录取率1106年3%1190年1.3%13世纪1%(据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制表)

7、这一现象说明()A考试内容限于程朱理学 B考试人数逐年下降C社会矛盾必将日趋尖锐 D精英教育不断强化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科举制走向完善,录取率降低说明其注重进行精英人才选拔,故选D项;材料未提及考试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录取率逐年下降,不等同于考试人数下降,排除B项;宋朝科举制度走向完善,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排除C项。10(2023年河南天一大联考)明代规定:凡内官或内使(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太监)传旨,内阁和各衙门必须覆奏皇帝,再次直接得到旨意后,才能施行。这一规定反映出明代()A皇权专制开始渗入各部门B注重政治权力规范化运行C内阁大臣的职权得到扩大D行政决策正确性得到提

8、高解析:选B。据材料“凡内官或内使(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太监)传旨,内阁和各衙门必须覆奏皇帝,再次直接得到旨意后,才能施行”可知,这个过程反映了皇权至上,政治权力的规范化运行,故选B项。11(2023年广东省文科综合二模)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 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这表明当时()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解析:选C。据材料“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 200多人”可知,拥有上奏权的官员范围扩大,这体现了皇权专制制

9、度的强化,故选C项。12(2023年绵阳诊断性考试)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解析:选C。从春秋战国时期官僚制度产生,到汉代的察举制和唐代的科举制,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是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影响下的官僚系统主张明君贤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3年博雅闻道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

10、下列要求。材料一为适应封建专制的发展,明代调整了监察机构的设置。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清袭明制,设都察院为其中央监察机关,管理全国的监察工作;设六科给事中分科负责六部的监察工作。清世宗将六部“隶属都察院”,地方监察沿用明制。在立法方面,明代制有宪纲条例,清朝则有钦定台规,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监察法典,标志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材料二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的规定,国王的税收权力和军权受到议会严格限制和监督。1701年

11、通过的王位继承法案规定,对议员和政府官员的选任、法官的任职、法律和条例的生效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使下院掌握了监督国王行政活动的权力。弹劾曾是议会掌握的重要监督方式。举凡内阁阁员、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或议员职务上或非职务上的非法行为,均可构成议会的弹劾案。随着英国内阁责任制的发展和司法权的独立,弹劾程序在实践中显得过于烦琐,从1864年起议会以不信任投票程序代替了这种监督方式。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监督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2、说明明清中国与近代英国监察制度的不同。(6分)答案:(1)表现: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监察体系;制定了完备的监察法规;等等。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对前代机构和法规的继承与发展;等等。(2)趋势:监督对象由以国王为主转向政府高官,监督方式由弹劾转变为不信任投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原因: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完善,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发展,司法权的独立;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3)不同:监察主体不同,中国是监察机构官员,英国是议会;监察对象不同,中国是各级官吏,英国是国王和政府高官与议员;本质不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英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代议制;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13、可)14(2023年青岛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循环论”是古代中国社会传统的认知方式。孟子认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董仲舒把战国时期“五德终始”的历史循环论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罗贯中观点的认识。(12分)(要求:遵循正确的史观,史论结合)解析:在解答本题时,要特别注意作答要求,其一,遵循正确的史观,其二,史论结合。对于罗贯中“历

14、史循环论”的观点,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这种观点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错误的。在作答时,我们要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是支流,历史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然后再论述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合”,即: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农耕经济稳定发展,文化上,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其他方面,如民族融合、人心向背等;在结尾部分,我们还要论述国家统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即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和强盛,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国家统一。答案:示例罗贯中的观点基于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交替的历史现象,属于历史循环论,此观点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错误的。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是支流,历史发展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农耕经济、儒家思想、民族融合、人心向背等因素决定着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统一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和强盛;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国家统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知识点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