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615038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DB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05 备案号:42933-2014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7902014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 Regulation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Agrocybe aegerita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7-08 发布 2014-09-01 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6/T 7902014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条件.1 5 生产工艺流程.2 6 栽培管理.2 7 病虫害防治.5 DB36/T 790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2、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广德新农村合作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云辉、陈庆隆、李庆、王洪秀、胡中娥、李菁、姚英娟、熊小文。DB36/T 7902014 1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树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栽培配方、制袋、发菌、出菇管理、采收和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的茶树菇代料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3、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 5099-2002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2007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原基 菌丝体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后扭结形成米粒状物质。3.2 催蕾 采取控温、增湿、通风、增加光照等方法促进原基形成菇蕾的技术措施。3.3 有害物质 培

4、养料中或者菇体上有毒、有害及其他影响食用安全的物质。4 产地环境条件 DB36/T 7902014 2 4.1 产地选择 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358-2007的规定,5km以内无工矿企业污染源;3km之内无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选择清洁卫生、地势高燥、场地开阔、排灌方便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场地土壤符合GB 15618规定,场地水源符合GB 5749规定。4.2 栽培场地布局 生产场地应合理布局,生产区、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严格分开,原料区设置在场地的下风口,生产区中的拌料区、装袋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各自独立又相互

5、衔接。生产场地应取水方便,排水系统畅通、环境卫生。5 生产工艺流程 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6 栽培管理 6.1 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安排11月12月制袋,4月7月出菇,或者8月9月制袋,10月11月至第二年4月6月出菇。不同海拔地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提前或推后安排栽培季节。6.2 培养料配制 6.2.1 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以棉籽壳、杂木屑、玉米芯等为主料,以麸皮、玉米粉、石灰粉、石膏粉等为辅料,所有栽培原材料应符合NY 5099-2002规定。木屑要求是堆积后的阔叶树种木屑,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应符合GB 5749规定。6.2.2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54%、

6、木屑15%、麸皮20%、玉米粉8%、石膏粉1%、石灰粉1%2%;配方二:木屑45%、棉籽壳20%、麸皮22%、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石灰粉1%2%;配方三:玉米芯32%、棉籽壳20%、木屑20%、麸皮16%、玉米粉8%、糖1%、石膏粉1%、石灰粉1%2%。不同产地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上述推荐配方或采用自行配方(例:广昌县可采用配方:玉米芯30%、莲子壳20%、麸皮18%、玉米粉8%、豆粕1%、石膏1%、轻钙1%、石灰粉1%2%,油茶产区可采用配方:棉籽壳35%、茶子壳19%、木屑20%、麸皮15%、玉米粉5%、茶籽饼3%、庶糖1%、石膏1%、石灰粉1%2%)。11月至第二年3月制袋

7、,培养料中添加1%石灰粉,4月10月制袋,添加2%石灰粉。6.2.3 培养料预处理 木屑颗粒过粗或者带刺要求过筛。玉米芯用1%2%石灰水预湿处理,糖在用水溶化后拌入料内。6.2.4 培养料配制 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原材料混合均匀,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至63%65%。6.3 制袋 DB36/T 7902014 3 6.3.1 塑料袋规格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选用聚乙烯塑料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选用聚丙烯塑料袋,塑料袋规格:15cm30cm0.05cm。6.3.2 装袋 采用人工或者机械装袋,装料时料袋松紧适度,料袋中间打穴,料高15cm左右,每袋装湿料720g750g,装好料后袋口套上套环盖上无棉盖体。6.4

8、 灭菌 6.4.1 常压蒸汽灭菌 常压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100保持24h,料袋温度降至70后,将料袋搬运到消毒后的冷却室。6.4.2 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灭菌锅内温度上升到126保持4h,料袋温度降至70后,将料袋搬运到消毒后的冷却室。6.5 接种 6.5.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品种。菌种的生产应按照NY/T 528、NY/T1731以及江西省食用菌菌种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执行。母种来源要求可靠,从正规生产厂家引种。6.5.2 菌种质量 母种、原种、栽培种要求菌丝生长洁白、浓密、生长势强,母种转管次数最多不能超过5次。栽培种要求无杂菌污染、菌龄35d40d。6.5.3 冷却 灭菌

9、后的料袋移入冷却室冷却,冷却室在使用前用40g/m3气雾消毒剂熏蒸,料袋温度降到28以下移入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6.5.4 接种室(接种箱)消毒 接种箱消毒:接种箱在使用前用4g/m3的气雾消毒剂消毒30min,料袋移入接种箱后用4g/m3的气雾消毒剂消毒30min。接种室消毒:接种室在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和4g/m3气雾消毒剂消毒1.0h,料袋移入接种箱后用4g/m3的气雾消毒剂消毒30min。6.5.5 接种方法 接种前接种人员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酒精或40%来苏儿溶液擦拭消毒,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接种工具去掉栽培种瓶(袋)上面老化种块,用镊子将种块取出

10、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种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接30袋40袋料袋。6.6 发菌 DB36/T 7902014 4 6.6.1 培养室消毒 培养室在使用前彻底打扫室内卫生,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使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6.6.2 菌包培养 接种后的料袋移入消毒后的培养室,采取墙式堆码,气温高于26堆码68层,气温低于22堆码810层。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4;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保持环境黑暗;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min30min。接种7d后开始检查料袋发菌情况,及时

11、检出被杂菌污染的料袋,接种15d后进行第二轮检查,检查菌袋内菌丝走势和有无杂菌污染,及时检出被污染的菌袋。菌袋培养40d50d,菌丝长满菌袋。6.7 出菇管理 6.7.1 建造菇房、搭建菇棚 利用空闲房屋改造菇房或在田间空地上搭建菇棚。搭建菇棚时选择地势平坦、通风的田地,以角钢、水泥柱、竹、木等作骨架,棚顶及四周用泡沫板或厚塑料薄膜覆盖遮风挡雨,外面用芒萁、五节芒等编成草帘或者遮阳网覆盖遮阳。为提高场地利用率,在菇房、菇棚内搭建层架进行立式栽培,菇房或菇棚内设“三架两走道”,中间床架宽1.2m1.5m,两边床架宽0.7m0.8m,床架之间操作道宽0.8m,层架设46层,用竹片或木板铺设,层间距

12、0.50m0.55m,最底层架距地面0.3m。菇棚两端各开一个1m2m规格的出入门,在菇棚的操作道两端各开一个0.4m0.5m规格的通风窗,棚内安装照明灯和诱杀昆虫的黑光灯。菇棚出入口及通风窗安装60目的防虫网。6.7.2 菇房(菇棚)处理 菇房(菇棚)在使用前进行杀虫、消毒,消灭虫害及杂菌,杀虫剂和消毒药剂应符合GB 4285及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6.7.3 排袋 菌丝长满菌袋10d左右,料面分泌黄色水珠,菌袋表面局部变成褐色。在地面上或床架上卧式排袋。6.7.4 催蕾 去掉套环和盖体,摘去菌袋料面上老菌块,把菌袋口拉直后再扭拧合拢。温度控制在2028,白天关闭门窗,晚上打开

13、门窗,地面上洒水并向空间喷雾,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85%90%,菇房内给予能阅读报纸为宜的光照强度。开袋10d左右,在菌袋表面形成粒状原基,原基经2d3d长成菇蕾。6.7.5 育菇 菇蕾形成后,温度保持1824,给予弱散射光,菇房内给予能看清工作人员能操作的光照强度,向菇棚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min40min。随着茶树菇菌柄伸长,逐渐拉直袋口。菌柄长至4cm5cm,每天通风1次2次,每次20min30min,促进菌柄伸长,抑制菇盖开伞。6.7.6 采收 DB36/T 7902014 5 采菇标准:菇盖呈半球形,内菌膜未脱落。采摘前1d停止喷水,

14、采菇高峰期每天采收2次以上。采菇时用手捏着菇柄基部,整丛采下,清理掉菇柄基部的培养料及其他杂质,避免有害物质混入,按菇柄长短和粗细分类摆放。6.7.7 采后管理 采收以后,清理菇房和清除菌袋口上的菇脚和死蕾。停止喷水5d7d,每天通风1次2次,每次10min20min。5d7d后按照第1批出菇管理方法进行催蕾、育菇,收获第二批茶树菇。采收3批菇后,给菌袋补水。补水的方法可以采取直接向菌袋内喷重水,或者把菌袋立起来向袋内加高于料面1cm的水,48h后倒掉余水,然后进行出菇管理。6.7.8 保鲜及加工 采收后的茶树菇直接上市鲜销或者放置在46冷库内保鲜。加工干菇时,将鲜菇按长短和粗细分类烘烤,烘烤

15、开始温度35,逐渐升温,最后温度控制在5060。干菇含水量控制好在13%以下,及时分级装入塑料袋内,密封防止回潮。7 病虫害防治 7.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虫、抗逆的优良品种;培育菌丝健壮、生活力强的栽培种;接种室、发菌室和出菇房在使用前进行严格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创造有利于茶树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生长环境;配料和出菇用水使用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源。7.2 物理防治 培养料在使用前利用日光暴晒;灭菌时对培养基要彻底灭菌;操作时避免料袋、菌袋破孔;接种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发菌期间注意控温、防潮、通风、避光;菇房(棚)的门、通风口和窗户安装60目的防虫网;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黄油板诱杀菌蚊和菌蝇,及时清理染菌的菌包和料面上的病菇、烂菇。7.3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等杀虫剂防治病虫害。7.4 化学防治 开袋前菇房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农药,消灭环境中的病原菌和害虫,菌袋局部污染注射40%来苏儿溶液或涂抹石灰水,选用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杀菌剂进行喷雾消毒和杀虫。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严格按照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 GB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选用农药和使用方法喷施,子实体生长期间禁止使用化学农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