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39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45/T 17582018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Macrocybe lobayensis 2018-05-10 发布 2018-06-1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45/T 17582018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场地.1 4 栽培季节.1 5 菌种.1 6 工艺流程.1 7 栽培技术.2 8 采收及转潮.4 DB45/T 17582018 II DB45/T 1758201
2、8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仕岩、吴圣进、王灿琴、吴小建、陈雪凤、陈丽新、陈振妮、黄卓忠、郎宁、刘家仪。DB45/T 17582018 1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福菇栽培的场地、栽培季节、工艺流程、栽培技术和采收及转潮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广西金福菇人工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3、于本文件。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749 绿色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场地 环境和生产用水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选在通风良好,周围 200 m 内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区域。可在闲置的房屋、出菇大棚覆土出菇,也可在水源充裕的空旷地、香蕉园、果树林下等地搭建小拱棚、简易菇棚或遮阳网遮光覆土出菇。4 栽培季节 金福菇适宜的出菇温度为 25 32,选择在 5 月份温度上升到 25 以上栽培出菇,持续栽培出菇到 10 月。提前 12 个月生产菌袋。5 菌种 选用抗逆性好
4、、抗杂菌、抗病虫能力强,菌丝浓白、粗壮、萌发力强、无污染,无虫害,菌龄 35 d40 d 长满袋的栽培种。6 工艺流程 栽培工艺流程见图 1。图1 栽培工艺流程图 DB45/T 17582018 2 7 栽培技术 7.1 栽培料配制 7.1.1 原料 栽培原料应符合 NY5099 的要求,应新鲜、无霉烂,不含芳香油类抑菌物质,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类物质的林农副产品。栽培主料为稻草、桑枝屑、甘蔗渣、杂木屑等;辅料为麦麸、米糠、石膏等。7.1.2 配方 栽培料配制的配方有:稻草 25%、甘蔗渣 40%,杂木屑 20%,麦麸 10%,石膏 3%,石灰 2%,pH8.08.5,含水量 60%65%;桑
5、枝屑45%,甘蔗渣45%,麦麸8%,石灰1%,石膏1%,pH8.08.5,含水量60%65%。7.1.3 发酵 将主料翻拌均匀,加水至含水量 60%65%,调整 pH 值至 8.09.0,将栽培料堆成宽 1.3 m1.5 m,高 1.5 m 的堆料;每隔 0.5 m 用直径 4 cm5 cm 木棍将料堆插透气孔;当料温升到 55 60 时翻堆2 次,翻堆时加入石膏、石灰等,发酵时间 5 d7 d。7.1.4 配料 把已发酵的主料和辅料搅拌均匀,搅拌时可适当加水或石灰,栽培料含水量 60%65%,pH 8.09.0。7.2 装袋 栽培料搅拌后应及时装袋,使用长 45 cm、宽 23 cm、厚 0
6、.04 mm 的聚乙烯袋,每袋装料 2 kg 2.25 kg,或使用长 33 cm、宽 17 cm、厚 0.04 mm 的聚丙烯袋,每袋装料 0.9 kg1.1 kg。也可用装袋机装袋。7.3 灭菌 装袋后应及时装锅消毒灭菌,料袋多层堆放不得超过 3 h,常压灭菌装锅后应在 4 h 之内把锅内的温度上升到 100,保持 12 h14 h;高压灭菌时温度达 121,并保持 1.5 h2 h。7.4 冷却和接种 7.4.1 冷却 将灭菌出锅的料袋立即移入接种房按行摆放冷却,每行叠放 23 层,行距 10 cm。搬运料袋应轻拿轻放。接入菌种前料袋内温度应降至 30 以下。7.4.2 接种 按照无菌操
7、作要求在接种箱或接种室内进行。长 45 cm、宽 23 cm 的料袋,1 袋菌种接 1520 袋;长 33 cm、宽 17 cm 的料袋,1 袋菌种接 3540 袋。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DB45/T 17582018 3 7.5 菌丝培养 菌袋接种后应及时搬至干燥、洁净、通风的培养房,菌袋堆置 2 层,避光培养。培养房温度 25 32。当温度高于 35 时,应及时采取散堆、加大通风量等散热措施;温度低于 22 时,应增温保温;出现污染,应及时清理。培养 30 d40 d 长满菌丝,再过 7 d10 d 菌丝后熟期培养后即可出菇。7.6 出菇管理 7.6.1 覆土 7.
8、6.1.1 选择 选择结构疏松,空隙度大,通气性好,有一定的团粒结构,吸水保水性能强,干不成块,湿不发粘,喷水不板结,含少量腐殖质,呈中性或弱碱性的材料作为覆土材料,常用稻田土、菜园土,土粒直径1cm2 cm。7.6.1.2 处理 材料置于清洁、干燥、坚硬的地板上,暴晒 3 d5 d,每天翻动 12 次;然后拌入生石灰,喷入杀虫剂,盖好塑料膜闷 5 d7 d,再掀开塑料膜透气。7.6.1.3 整地作畦 畦床宽0.5 m,畦床深10 cm20 cm,长度不限,在畦面及其四周撒一层石灰粉消毒。7.6.1.4 脱袋覆土 菌袋剥去塑料袋,横排放入畦中,菌袋间距 3 cm5 cm,用覆土材料填满缝隙及表
9、面,厚度 3 cm5 cm,再在覆土层上加盖稻草、麻袋等覆盖。7.6.1.5 袋内覆土 拉直塑料袋膜,将覆土材料加入袋内。7.6.2 出菇前管理 覆土后 3 d 内,喷水使覆土层含水饱和,保持覆土层湿润;如覆土层水分不足,可直接在覆土层和覆盖物上雾状喷水,保持覆土层和覆盖物湿润。7.6.3 出菇后管理 覆土后 15 d20 d,菌丝爬满畦床并形成原基产生菇蕾时,保持空气湿度 85%95%,温度 26 32,适当增加散射光,阳光不得直射。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覆土层湿润。不得向原基直接喷水,当幼菇长至 2 cm3 cm 进入伸长期时,每天喷雾状水 12 次。7.7 病虫害防治 7.7.1 防治原则
10、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应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强管理等多种方法防治。DB45/T 17582018 4 7.7.2 病害防治 加强管理,保持菇房场地整洁卫生,栽培间歇期对菇房清理和消毒。菌袋发生杂菌感染,应及时将污染菌袋隔离堆放或无害化处理。覆土层如出现少量杂菌污染,宜用石灰洒在杂菌污染的区域,采用农药防治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7.7.3 虫害的防治 菇房应安装防虫纱窗、纱门或防虫网(4060 目)等,宜在菇房出入口处设黑暗缓冲间,菇房内应设置黄板、杀虫灯等。如有蛞蝓,宜使用 5%盐水在早上或傍晚喷淋虫害周围。杀虫剂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8 采收及转潮 8.1 采收 当子实体菌柄高 10 cm15 cm,菌盖未展平,直径 3 cm4 cm 时,应及时采收,采收的产品符合 NY/T 749 的要求。采收时手握菌柄,整丛旋转拔起,采后应分割成单个,并削掉泥块。8.2 转潮 采收后清理土面残留的菇根及枯萎的幼菇,用细土将料面整平,停止喷水,3 d5 d 后继续喷水,保持通风,按 7.6 的要求进行管理,14 d18 d 后下一潮菇出现,可采收 34 潮菇。_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地方标准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DB45/T 1758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印刷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