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 东 省 食 品 安 全 企 业 标 准Q/RYSPQ/RYSP 0002S-2019代替Q/RYSP 0002S-2017调味油2019-03-10 发布2019-04-10 实施东莞市融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发布备案号:44190122S-2019备案日期:2019年04月11日Q/RYSP 0002S-2019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代替Q/RYSP 0002S-2019,与Q/RYSP 0002S-2019相比,做以下修订:采用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增加产品分类3.14、3.15;增加原料: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棉
2、籽油、调和油、白酒、辣椒、白芝麻、白砂糖。本标准由东莞市融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明生。本标准于2017年03月20日首次发布,于2019年03月10日第一次修订。Q/RYSP 0002S-20191调味油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味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签、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鸡油、猪油、牛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棉籽油、调和油、香辛料、白酒、白砂糖、辣椒、白芝麻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调味油。本产品为以油脂为基料的调味品,用于餐饮
3、烹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534花生油GB/T 1535大豆油GB/T 1536菜籽油GB/T 1537棉籽油GB 27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 43 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4806.7食品安全
4、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25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233芝麻油GB/T 8937食用猪油GB 101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GB/T 10781.3米香型白酒GB 13104食品安
5、全国家标准 食糖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15680棕榈油Q/RYSP 0002S-20192GB/T 15691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GB/T 19111玉米油GB 193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SB/T 10292食用调和油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 75 号3产品分类按产品配方不同分为以下品种:3.1 调味鸡油(I型):以鸡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
6、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鸡油。3.2 调味鸡油(II型):以鸡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鸡油。3.3 调味动物油(I型):以鸡油、猪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动物油。3.4 调味动物油(II型):以鸡油、猪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动物油。3.5 调味猪油(I型):以猪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猪油。3.6
7、调味猪油(II型):以猪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猪油。3.7 调味牛油(I型):以牛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牛油。3.8 调味牛油(II型):以牛油为原料,添加香辛料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牛油。3.9 调味植物油(I型):以调和油或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添加香辛料、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
8、特有风味的调味植物油。3.10 调味植物油(II型):以调和油或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添加香辛料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植物油。3.11 香辛料调味油(I型):以调和油或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香辛料为原料,添加食品用香精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香辛料调味油。3.12 香辛料调味油(II型):以调和油或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香辛料为
9、原料,经预处理、称量、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香辛料调味油。3.13 辣椒油:以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辣椒为原料,添加香辛料为辅料,经预处理、称量、加热搅拌、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辣椒油。Q/RYSP 0002S-201933.14 调味油(I型):以调和油或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辣椒、香辛料为原料,添加白酒、白芝麻为辅料,经配料、炒制、冷却、过滤、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油。3.15 调味油(II型):以调和油或植物油(大豆油、菜
10、籽油、棕榈油、芝麻油、花生油、棉籽油、玉米油中的一种或几种)、辣椒、香辛料为原料,添加白芝麻、白酒、白糖为辅料,经配料、炒制、冷却、过滤、包装加工而成的,具有该产品特有风味的调味油。4技术要求4.1 原辅料要求4.1.1 猪油、鸡油、牛油应符合GB 10146的规定。4.1.2大豆油应符合GB 1535、GB 2716的规定4.1.3菜籽油应符合GB/T 1536、GB 2716的规定。4.1.4 辣椒、香辛料应符合GB/T 15691的规定。4.1.5棕榈油应符合GB/T 15680、GB 2716的规定。4.1.6 食品用香精应符合GB 30616的规定。4.1.7 花生油应符合GB/T
11、1534、GB 2716的规定。4.1.8 芝麻油应符合GB/T 8233、GB 2716的规定。4.1.9 棉籽油应符合GB/T 1537、GB 2716的规定。4.1.10 玉米油应符合GB/T 19111、GB 2716的规定。4.1.11 调和油应符合SB/T 10292、GB 2716的规定。4.1.12 白酒应符合GB/T 10781.3的规定。4.1.13 白芝麻应符合GB 19300的规定。4.1.14 白砂糖应符合GB 13104的规定。4.1.15 以上原料还应符合GB 2761、GB 2762、GB 2763及GB 2763.1的规定。4.2 感官要求感官特性应符合表1的
12、要求。表 1感官要求项目要求色泽具有该产品固有的色泽Q/RYSP 0002S-20194性状液状、半液状半软膏状或软膏状,允许有微量沉淀或辅料存在气味及滋味具有原、辅料混合后应有的气味,无酸败味及其它异味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4.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理化指标项目指标动物油类产品植物油类产品酸价(以 KOH 计)/(mg/g)2.53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0.200.25总砷(以 As 计)/(mg/kg)0.5铅(以 Pb 计)/(mg/kg)0.94.5 食品添加剂4.5.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4.6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JJ
13、F 1070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5 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6 检验方法6.1 感官要求6.1.1 色泽取试样39ml装入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色泽。6.1.2 性状取样品100mL注入比色管中,在20下静置24h,观察透明程度。6.1.3 气味取少量油脂样品注入烧杯中,均匀加温至50,离开热源,用玻棒边搅边嗅气味,品尝样品的滋味。6.1.4 杂质取试样39ml装入比色管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杂质。6.2 理化指标6.2.1 铅按GB 5009.12的规定。6.2.2 酸价按GB 5009.229的规定。6.2.3 过氧化值按GB 5009.227的
14、规定。6.2.4 总砷Q/RYSP 0002S-20195按GB 5009.11的规定。6.3净含量按JJF 1070的规定。7检验规则7.1 原料入库检验原料入库前由公司检验部门按原料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7.2 组批同一天生产的同一原料、同一生产线、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7.3 抽样从每批产品的不同部位随机抽取6罐,分别做感官要求、理化指标,留样。7.4 出厂检验7.4.1 每批产品须经企业质检部门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7.4.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要求、酸价、过氧化值、净含量和标签。7.5 型式检验7.5.1 正常生产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型式检验。有下
15、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鉴定投产时;b)原辅料产地、供应商发生较大变化时;c)更换主要生产设备时;d)停产3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7.5.2 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指标。7.6判定规则7.6.1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时,判定为合格。检测结果中若有任何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可进行复检,必要时可加倍重新抽取样品。复检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时,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如仍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7.6.2 如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可双方协商解决或邀请法定机构仲裁。8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签和标志标签的标注内容应符合GB 7718和GB 28050的规定。包装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8.2 包装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符合GB 13113的规定。包装方式和规格也可以按客户要求。8.3 运输运输时应轻装轻卸,应加遮盖,严禁日晒雨淋,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不得与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及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8.4 贮存本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洁净、通风的仓库以及密封保存,成品堆放时与周围墙壁间隔距离20cm以上,离地面10cm以上,切勿与有毒的物品存放,要有防虫、防鼠设施。在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贮存条件下,本产品自生产日期起,保质期为12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