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C S 9 3.1 6 0P 5 7谓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 2 0 2 0 3-2 0 0 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i r r i g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wi t h l o w p r e s s u r e p i p e c o n v e y a n c e2 0 0 6-0 2-2 4发布2 0 0 6-0 7-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2、会发 布GB/T 2 0 2 0 3-2 0 0 6目次前 言 ,m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程规划 ,24.1 规划原则 ,.,.24.2 主要技术参数 .34.3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34.4管 道 系 统布 置 与 畦 沟 灌 水 要 素 .34.5 规划成果 45 工程设计 55.1 设计流量 55.2 设计水头 ,55.3 水 头损失 ,65.4 管径与管道工作压力 ,。75.5 水锤压力 ,75.6 设计成果 ,76 水泵选型 及动力机配套 ,86.1 水泵选型 ,86.2 动力机配套 ,87 管材与连接件 97.1 一般规定 97.2 塑料管与
3、连接件 ,97.3 混凝土管与连接件 ,1 08 附属设施 ,1 08.1 一 般规 定 1 08.2 给水栓 1 08.3 安全保护装置 .,.,.1 08.4 量水设备 1 18.5 配水控制装置 ,.1 18.6 交叉建筑物 ,.1 18.7 镇 墩 ,1 19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n9.1 一般规定 ,1 19.2 施工准备 ,1 19.3 管槽开挖 1 29.4 管道系统安装 ,.,二1 29.5 试 水回填 ,.1 2 TGB/T 2 0 2 0 3-2 0 0 61。工程验收 ,.,.1 0.1 一般规定 ,.1 0.2 验收内容 ,一,.,.n运行与维护 ,.,卜.1 1.1
4、 一般规定 ,.1 1.2 水源工程的维护管理 ,1 1.3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地埋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方法 二,:一一GB/T 2 0 2 0 3-2 0 0 6前言 本标准是将正在编制的国家标准 农田低压输水管道质量检验评定规范 与经过扩充修改后的水利行业标准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 L/T 1 5 3-1 9 9 5)合二为一而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水利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水利排灌管理处、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水利建设技术服务中心、扬州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群昌、丁昆仑、
5、张国祥、刘晓涛、桑保良 高昊曼 王晖、王晓玲、高占义、许迪、余玲、秦德刚、李永顺、陈文清、周明耀、张兰亭。G B/T 2 0 2 0 3-2 0 0 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管材与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运行及维护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界定了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使用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井灌区以及泵站扬水灌区和丘陵山区自流灌区中,每个系统控制面积不大于 8 0 h.的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系统控制面积大于8 0 h m“的工程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6、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 B/T 1 0 4 0 塑料 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 B/T 3 0 3 9 石棉 水泥输水管及其接头 G B 4 0 8 4 自应力混凝土输水管 G B 5 0 8 4 农田 灌溉水质标准 G B/T 1 0 0 0 2.1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P V C-U)管材 G B/丁1 1 8 3 7 混凝土管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G B/T 1 3 6 6 3 给水用聚乙烯(P E)管材
7、G B/T 1 3 6 6 4 低压输水灌溉用薄壁硬聚氯乙烯(P V C-U)管材 G B 5 0 2 8 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J B/T 8 5 1 2 输水用涂塑软管 J C/T 7 4 3 石棉水泥输水、输煤气管道铺设指南 Q B/T 1 1 3 0 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 Q B/T 1 9 1 6 硬聚氯乙烯(P VC-U)双壁波纹管材 S I.2 5 5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 S L 2 5 6-2 0 0。机井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i r r ig a t i o n p r o j e c t s w i t h l o w
8、 p r e s s u re p i p e c o n v e y a n c e以管道低压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其管道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4 MP a o3.2管道系 统进口 i n l e t o f p i p e l i n e s y s t e m管道输水系统与水泵 出水 管出口的连接处,或 自压 管道输水 系统的进水 处。3.3地面移动管道 g r o u n d p o r t a b l e p i p e o r h o s e与给水栓连接,代 替田间输水垄沟并可拆装、移动,轮流使用 于不 同位置 的灌溉输水管道。GB/T 2 0 2 0 3-2 0 0 63.4 管
9、道系 统水利用系数 w a t e r u s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p i p e l i n e s y s t e m 设计工况下,固定管道系统出口流量与进口流量的比值3.5 多 水源汇流管道系统 m u l t i-f l o w c o n v e r g e d s y s t e m 两个及以上的水源同时以压力管流方式汇流的管道系统。3.6 给水栓 h y d r a n t 向地面管道或田间毛渠、畦、沟供水的控制装置。3.7 限 压通气管 p r e s s u r e r e g u l a t i o n t u b e 管内水面可随管内压力而
10、波动,过高溢流,过低补气,具有限制管内压力过高和防止负压的功能,使管道与大气连通的竖管3.8 进排气阀a i r r e l i e f a n d v a c u u m-b r e a k v a lv e 充水时排除管内空气,充满时自动关闭,负压时能自动补气的阀门。3.9 安全阀 p r e s s u r e r e l i e f v a l v e 管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能迅速开启、排出管中水流,从而限制管内压力过高,保证管道安全的阀 门。3.1 0 泄水阀d r a i n v a l v e 排空管道系统内存水的阀门3.1 1 薄膜管p l a s t ic m e mb r
11、a n e p i p e 与给水栓连接,向田间毛渠、畦、沟供水的塑料软管。3.1 2 薄膜闸管p l a s t i c m e mb r a n e g a t e d p i p e 与给水栓连接,沿管长装有多个出水闸门的薄膜管。4 工 程规划4.1 规划原则4.1.1 应收集掌握规划区地理位置、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土壤、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地形地貌、工程现状等资料;了解当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听取用户对管线布置、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意愿。4.1.2 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4.1.3
1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应将水源、泵站、输水管道系统及田间灌排工程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显著。4.1.4 规划中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方案,并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山区、丘陵地区宜利用地形落差自压输水。4.飞5 对特别重要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在可能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时,应进行环境评价。4.1.6 水源水质应符合 G B 5 0 8 4 的规定。4.1.7 采 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 程时,其机 井应 符合 S L 2 5 6-2 0 0 0中 4.2.1 0的规 定;泵 站的设 备完GB/T 2 0 2 0 3-2
13、 0 0 6好率应符合 S L 2 5 5 的规定。4.1.8 规划应与道路、林带、供电、通信、生活供水等系统线路,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协调,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4.1.9 对灌溉面积较小,地形、水源及环境条件比较简单的灌区,可将规划、设计合并成一个阶段进行。4.2 主要技术参数4.2.1 灌溉设计 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 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宜不低于7 5%,4.2.2 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设计值应不低于。.9 5,4.2.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区,应做到田间工程配套齐全、灌水方法合理、灌水定额适当,其田间水利用系数设计值,旱作灌区应不低于。.9 0,水稻灌区应不低于。
14、.9 54.2.4 灌溉水利用系数应根据GB 5 0 2 8 8 中的方法计算,4.2.5 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按式(1)计算:、二1 o o o Y,h(R,一风)一 1 。甲,。一(1)式中:。灌水定额,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 /h m );Y,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 N/m );h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米(m);几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含水量)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8 5-1.0 0;澳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含水量)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6 0-0.6 5,4.3 水f供需平衡分析4.3.1 应根据
15、规划区水资源评价成果,结合配套设备能力确定可供水量。已成井灌区还应根据多年采补资料,对地下水可供水量加以复核。4.3.2 需水量应包括生活、农业、工业及生态等用水量。4.3.3 不同频率年的灌溉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降水可利用量,并考虑未来可能的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等计算确定。4.3.4 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量供需平衡计算4.3.5 灌溉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应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灌溉面积、进一步采取节水措施或增辟其他水源。4.4 管道系统布置与畦沟灌水要素4.4.1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单水源管道系统布置;采用多水源汇流管道系统 应经技术经济论证。4.4.2 管道布置宜平行于
16、沟、渠、路,应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4.4.3 管网布置形式应根据水源位置、地形、田间工程配套和用户用水情况,通过方案比较确定。4.4.4 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积(或流量)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旱作物区,当系统流量小于3 0 m /h时,可采用一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在 3 0 m/h-6 0 m /h 时,可采用干管、支管两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大于6 0 m /h,可采用两级或多级固定管道;同时,宜增设地面移动管道。水田区,可采用两级或多级固定管道。4.4.5 应力求管道总长度短、管线平直 应减少折点和起伏4.4.6 田 间固 定管道长度,宜为9 0 m/h m -1 5 0 m/h m .4.4.7 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方向;支管间距平原区宜采用5 0 m-1 5 0 m,单向灌水时取较小值,双向灌水时取较大值。4.4.8 给水栓应按灌溉面积均衡布设,并根据作物种类确定布置密度。单口灌溉面积宜为。.2 5 h 时-0.6 h m ,单向灌水取较小值,双向灌水取较大值。田间配套地面移动管道时,单口灌溉面积可扩大GB/T 2 0 2 0 3-2 0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