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B34 安安 徽徽 省省 地地 方方 标标 准准 DB34/T 5742005 葡萄黑痘病测报调查规范 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f Grape birds eye rot 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2005-12-31 发布发布 2005-12-31 实施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发布 食品伙伴网http:/ 次 前言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 1 3 术语和定义1 4 调查内容和方法1 5 测报资料的统计2 6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3 附 录(葡萄黑痘病模式报表)4 食
2、品伙伴网http:/ 言 本标准根据萧县、砀山县、居巢区植保站开展葡萄黑痘病测报调查的实践和近年葡萄黑痘病的科研成果,结合安徽省葡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参考外省的测报调查方法而制定的。本标准规范葡萄黑痘病测报调查方法与技术,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由安徽省植保总站提出。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保总站、萧县植保站、砀山县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娟、王向阳、夏风、周吉凤、刘洁、杜会光 本标准 2005 年 12 月 31 日首次发布食品伙伴网http:/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黑痘病测报调查时间、方法、内容,测报资料的统计、收集和汇报方法。本标准适
3、用于安徽省葡萄黑痘病测报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幼果园、盛果园、老果园 分别指树龄在 8 年以下、9 年30 年之间和 31 年以上的葡萄园。3.2 病叶(果)率 调查发病叶(果)数占调查总叶片(果)数的比例。100数)果(调查总数)果(发病率(%)果(病=叶叶叶 3.3 叶片病情指数 简称
4、叶片病指,表示病害发生总体水平的指标。1005=调查总叶数相应级值某级病叶数叶片病情指数 4 调查内容和方法 4.1 孢子捕捉 春季从葡萄萌芽时开始至果实采收止。在葡萄黑痘病发生较重的盛果期葡萄园内安装孢子捕捉器,距地面 1.5m,每 3 日调换涂白凡士林新玻片,在 1818mm 范围内,用 1040倍镜头检查孢子密度,每玻片查 3 个视野,计算每视野平均孢子数,将结果记录下表 1。食品伙伴网http:/ 1 葡萄黑痘病菌孢子空中捕捉记载表 捕 捉 孢 子 数(个/视野)调查日期 视野 1视野 2 视野 3平均 累 计 天气状况 备 注 DB34/T XXX2005 4.2 系统调查 自花芽萌
5、动期,选择病害常发园经常观察,发现病叶立即开始定园定点调查(一般 5 月份开始),一直到果实采收止,每五天调查一次,每旬逢 3 日、8 日调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且面积在 667 以上的幼果园、盛果园、老果园各一块,每块园按五点取样各固定 10 个枝条,每枝条至少 1 个果穗,调查固定枝条上顶部、基部和中部叶 3 片及所有果粒,记载发病数,并对叶片进行分级,果实不分级。计算病叶率、病果率及叶片病情指数,将结果记入表 2。叶片分级标准:0 级 无病斑;1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1%以下;2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1.13%;3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3.15%;4 级 病斑
6、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5.110%;5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10.1%以上。表 2 葡萄黑痘病病系统调查记载表 各级病叶数(片)调查日期 果园 类型 0 1 2 3 4 5病叶率(%)叶片病指调查总果数(粒)发病果数(粒)病果率(%)备注幼果园 盛果园 老果园 平 均 4.3 普查 见病后,每隔 20 天左右及采收时进行普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 10 块20 块葡萄园,每块园选 50 枝,调查方法同系统调查,结果记入表 3。5 测报资料的统计 5.1 分生孢子释放期、高峰日的确定 食品伙伴网http:/ 3 葡萄黑痘病普查记载表 各级病叶数(片)调查 日期 地点 代表面积(667)品
7、种 0 1 2 345病叶率(%)叶片病指调查总果数(粒)发病果数(粒)病果率(%)备注 累计孢子捕捉量占全年总累计捕捉量 16%和 84%的日期分别为孢子释放始盛期和盛末 期,两者之间即为孢子释放盛期。孢子释放盛期内,日捕捉孢子量最多的日期为孢子释放高峰日。生产季节一般按日捕捉孢子量突增期为孢子释放始盛期,始盛期后,日捕捉孢子量继续上升,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全年可出现多个释放高峰,但主高峰要等调查结束后才能确定。5.2 病害发生始盛期的确定 用三块系统调查园调查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全年葡萄黑痘病的发生消长,田间病叶率达3或病果率达 1的日期为发病始盛期。5.3 发生量的表示和发生程度的划分标准
8、 葡萄黑痘病的发生量用全年累计孢子捕捉量及高峰日病叶率、病果率表示。发生程度以高峰日叶片病指、病果率为指标划分成五级。划分标准见表 4。表 4 葡萄黑痘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葡萄黑痘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发生级别(级)一 二 三 四 五 发生程度 轻发生 中等偏轻 中等发生 中等偏重 大发生 高峰日叶片病指 1 1.14 4.17 7.110 10.1 高峰日病果率(%)1 1.13 3.15 5.17 7.1 6 测报资料收集和汇报 6.1 测报资料收集 实施葡萄黑痘病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1)各类树龄葡萄树的面积,葡萄树主要品种及其面积,主栽品种生育期、对黑痘病抗 性及其必要的栽培管理
9、资料。2)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6.2 葡萄黑痘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 记载葡萄黑痘病发生面积、发生程度、防治面积和防治措施等,总结发生特点,并进行 食品伙伴网http:/ 调查资料的汇报 基层病虫测报站分别于每年 6 月 5 日、7 月 5 日、8 月 5 日、9 月 30 日前,将调查资料。用模式报表(见附录 A)形式报上级病虫测报部门。附 录 A 葡萄黑痘病模式报表 五月份葡萄黑痘病模式报表组建表 上报时间:6 月 5 日前 序号 查 报 内 容 查报结果 1 田间病害始见期(月/日)2 田间病害始见期较历年平均早晚(天)3 孢子释放始盛期(月/日)4 截至五月底孢子
10、释放盛期天数(天)5 截至五月底孢子盛发天数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天)6 截至五月底累计孢子捕捉量(个/视野)7 截至五月底平累计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8 5 月 28 日平均病叶率(%)9 5 月 28 日病叶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10 5 月 28 日平均叶片病指 11 5 月 28 日叶片病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12 5 月 28 日平均病果率(%)13 5 月 28 日病果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14 5 月 28 日最高病果率(%)15 5 月 28 日最高病叶率(%)16 5 月 28 日最高叶片病指 17 6 月份降雨量预报值()18 6 月份降雨量
11、预报值较历年同期增减()19 预计 6 月份葡萄黑痘病发生程度(级)20 传真单位 食品伙伴网http:/ 上报时间:7 月 5 日前 序号 查 报 内 容 查报结果 1 截至六月底孢子释放盛期天数(天)2 截至六月底孢子盛发天数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天)3 截至六月底累计孢子捕捉量(个/视野)4 截至六月底平累计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5 6 月 28 日平均病叶率(%)6 6 月 28 日病叶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7 6 月 28 日平均叶片病指 8 6 月 28 日叶片病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9 6 月 28 日平均病果率(%)10 6 月 28 日病果率较历年同
12、期平均值增减(%)11 6 月 28 日最高病果率(%)12 6 月 28 日最高病叶率(%)13 6 月 28 日最高叶片病指 14 7 月份降雨量预报值()15 7 月份降雨量预报值较历年同期增减()16 预计 7 月份葡萄黑痘病发生程度(级)17 传真单位 食品伙伴网http:/ 上报时间:8 月 5 日前 序号 查 报 内 容 查报结果 1 截至七月底孢子释放盛期天数(天)2 截至七月底孢子盛发天数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天)3 截至七月底累计孢子捕捉量(个/视野)4 截至七月底平累计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5 7 月 28 日平均病叶率(%)6 7 月 28 日病叶率较历年
13、同期平均值增减(%)7 7 月 28 日平均叶片病指 8 7 月 28 日叶片病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9 7 月 28 日平均病果率(%)10 7 月 28 日病果率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减(%)11 7 月 28 日最高病果率(%)12 7 月 28 日最高病叶率(%)13 7 月 28 日最高叶片病指 14 8 月份降雨量预报值()15 8 月份降雨量预报值较历年同期增减()16 预计 8 月份葡萄黑痘病发生程度(级)17 传真单位 食品伙伴网http:/ 全年葡萄黑痘病模式报表组建表 上报日期:9 月 30 日前 序号 查 报 内 容 查报结果 1 全年孢子释放盛期(月/日月/日)2 全年孢子释放盛期天数(天)3 孢子释放主高峰日(月/日)4 孢子释放主高峰日较历年平均早晚(天)5 孢子释放主高峰日孢子捕捉量(个/视野)6 孢子释放主高峰日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平均值增减()7 全年平均每次孢子捕捉量(个/视野)8 全年平均每次孢子捕捉量较历年平均值增减(%)9 高峰日平均病叶率(%)10 高峰日平均病叶率较历年平均值增减(%)11 高峰日平均叶片病指 12 高峰日平均叶片病指较历年平均值增减(%)13 高峰日平均病果率(%)14 高峰日平均病果率较历年平均值增减(%)15 全年发生程度(级)16 全年用药防治次数(次)17 传真单位 食品伙伴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