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3497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第22课 寓言四则【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滑稽(j) 赫赫(h) 镀金(d) 炫耀(xun)B港湾(xiang) 勋章(xn) 头衔(xin) 愚蠢(chn)C舍然(sh) 中伤(zhng) 御聘(y) 爵士(ju)D凯歌(kai) 庇护(p) 女娲(w) 添头(tin)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家无井面出溉汲(gij) 中伤(zhng)B躇步跐蹈(c) 杞人忧天(q)C身亡所寄(wng) 废寝食者(qn)D舍然大喜(sh) 充塞四虚(s)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2、赫拉(h) 添头(tin) B庇护(p) 雕像(dio)C喇叭(l) 粘住(zhn) D凯歌(ki) 爱慕(m)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雕像(dio) 爱慕(m) 庇护(p)B饶头(tu) 较量(jio) 喇叭(l)C凯歌(ki) 粘住(nin) 蜘蛛(zh)D崩坠(zhu) 溉汲(gi) 躇步跐蹈(c)5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募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B“以己之常攻敌之短”是取胜的法宝。C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D求闻之弱此,不若无闻也。6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

3、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平凡的人)B奈何忧崩坠乎?(怎么,如何)C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D国人道之。(讲述)7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C出溉汲,常一人居外。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D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C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

4、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D你的要求我都能满足,即使你要星星月亮,我也给你摘下来。9蚊子和狮子一文开头详写蚊子对狮子说的话,而开战的精彩场面却略写。这一详一略,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表现弱者与强者冲突时,弱者毫不示弱,敢于向强者挑战的勇敢性格。B为了突出表现蚊子的自信,敢于藐视敌人的性格。C既要表现蚊子的“勇士”精神,又要暴露出它骄傲、自信、藐视一切的性格,更好地表现文章的寓意。D用狮子的懦弱无能衬托蚊子的勇敢聪明,从而更好地表现本文的寓意。10对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告诉人们:不要信神,神不值得尊重。B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C讽刺那些胆小怕事的人。

5、D赞颂雕像者不信神,有反抗精神。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12下

6、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他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C报纸上刊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导致多人中毒。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13下面对语句的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B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C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D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整天都在地上走了又停,怎

7、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14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及其家穿井 B闻之于宋君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其人舍然大喜1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B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的是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的是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C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儒家代表之作。D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16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8、17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1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B古希腊神话中,赫耳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D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一种文体

9、,选自韩非子的智子疑邻和选自列子的杞人忧天都是寓言。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19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1)家无井而出溉汲(_)(2)及其家穿井(_)(3)有闻而传之者(_)(4)国人道之(_)(5)闻之于宋君(_)(6)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7)身亡所寄(_)(8)因往晓之(_)(9)若屈伸呼吸(_)(10)奈何忧崩坠乎(_)(11)其人舍然大喜(_)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穿井得一人_(2)及其家穿井_(3)国人道之_(4)闻之于宋君_(5)丁氏对曰_(6)因往晓之_(7)奈何忧崩坠乎_(8)亦不能有所中伤_(9)其人舍然大喜_2

10、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非学无以广才_(2)淫慢则不能励精_(3)缀行甚远_(4)恐前后受其敌_(5)目似暝,意暇甚_(6)一狼洞其中_(7)穿井得一人_(8)丁氏对曰_(9)若屈伸呼吸_(10)其人舍然大喜_ 三、字词书写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拉(_) 虚荣(_) 喇叭(_) 粘住(_) 较量(_) 凯歌(_)23为下列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1)庇护(_) Ab Bp(2)较量(_) Ajio Bjio(3)坠落(_) Adu Bzhu(4)赫拉(_) Aho Bh24字词积累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赫拉(_) 庇护(_) 喇叭(_)粘住(_) 溉汲(_) 崩坠(_)寝食(_)

11、中伤(_) 跐蹈(_) 四、综合性学习25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擦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字。(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6文学常识填空。(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是先秦_家的代表著作,是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2)杞人忧天节选自_,作者相传为战国时期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_。 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

12、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逃暑:避暑,乘凉。孤林:独立的一棵树。衽:卧席。濡:沾湿。27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_)(2)闻之于宋君 闻(_)(3)而徙衽以从阴 徙(_)2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复徙衽以从阴C其一犬坐于前(

13、狼)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2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30你从甲、乙两则寓言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吃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

14、曰:“北土亦有此物否?”北人对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并壳:连同皮壳。坐:因为,由于。强(qing):勉强。31解释加点的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4)北人对曰3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一处停顿。食 菱 须 去 壳3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4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两文所讲的道理是一样的吗?请说出理由。(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获得真知真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

15、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35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宋君派人向丁

16、家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B甲文叙事简洁、层次清楚,特别是中间“国人道之”,可让读者想象出整个都城的好事者以讹传讹的情况。C庞葱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魏王听信了他人的谗言。D庞葱临行前对魏王讲“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终目的达到了。36乙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B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C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D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于是辞行,而谗言先

17、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3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国人道之(_)丁氏对曰(_) 投杼逾墙而走(_)其母尚织自若(_)39与例

18、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投杼逾墙而走A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而顷刻两毙(狼)C俄而雪骤(咏雪)D博学而笃志(论语)4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昔者曾子处费41翻译下列句子。(1)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4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

19、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4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若无闻也若屈伸呼吸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C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家无井而出溉汲及其家穿井亡处亡气奈何忧其坏45用现代

20、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其人舍然大喜。46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并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念,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

21、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选自新辑搜神记)注释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小猪。行:不久,众犬吠声:是“一犬吠行。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他也跟着叫起来,形喜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翕赫:翕:聚集。赫:盛貌。此指轰动、惊动。47下面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顾见空桑 顾野有麦场(狼)B后人见桑中复生李 将复何及(诚子书)C闻者传语 闻之于宋君D因就斫之 因往晓之(杞人优天

22、)48下列断句判断正确的项是( )A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B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C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D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50分析甲、乙两文产生谣言的原因并谈读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乙)子夏之晋

23、,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吕氏春秋)(注)类:像。缘:依据,凭借。情:规律。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B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C国人道之 子夏之晋D学而时习之 至于晋而问之5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B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C然则何

24、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D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54(甲)(乙)两段故事中,宋君、子夏是如何辨别传言的?请分别谈谈。在生活中,为了获得真知灼见,避免道听途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5、。(节选自吕氏春秋)5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夫君子之行/缓兵之计B有闻而传之者/传不习乎/名不虚传C问之于丁氏/其一犬坐于前/青出于蓝D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若此/天下奇闻56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翻译: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丁家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理解: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丁家人的话表述得不够清楚,这是让人们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翻译: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理解:宋国人特别乐于接受离

26、奇的传闻,到处讲述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的事情,以至于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57寓言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穿井得一人和下面的夔有一足这两则寓言讲述的故事都跟传闻有关,阅读后都能带给我们思考。请你阅读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将材料后的表格填写完整。(链接材料一)夔有一足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节选自韩非子)注:夔(ku)我国最早有史料记载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哀公鲁国的国君。信真实。何故什么缘故;为什么。彼其无他异这个人没有其他不同于常人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1、语文 > 4-1-1、初一语文上册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 课时练习(048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