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教案(多篇)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第四篇:小学数学教案第五篇:小学数学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87页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二十二的第16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局部名称;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半径、直径及其关系。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长方形、正方形、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圆形的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学过了一些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与周长、面积计算方法,但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物体,如硬币、钟面、圆桌面、cd唱片等,这些物体形状是不是直线形?(不是)是什么形?(圆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圆的一些根本特征。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教学圆的特征。1通过比照认识圆。现在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教师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逐一出示。)与老师手上的圆有什么不同呢?(圆由曲线所围成的)(1)找圆心。请学生都拿出已备好的圆形纸,让学生把圆进行对折,
3、使上、下两局部完全重合,翻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反复几次。让学生把折痕用铅笔画下来。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说明: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半径与直径。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学生报出测量的结果,并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教师在黑板的图中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告诉学生这线段叫做半径。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圆里用笔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它们的长度。问:你还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可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
4、都相等。) 1第四单元再让学生量一量在自己的学具圆用笔画的通过圆心的线段(折痕),问:通过量度,你又发现什么?(学生得出:这些线段都相等。把有关数据写在黑板上。)说明:我们把圆对折时,看到每条折痕都通过圆心。这些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让同桌的两位同学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说明:这两个是等圆。通过刚刚的量度,你发现了什么?(在两上等圆里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据,问:“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直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或者说半径长度等于直径的一半。)d板书: d=2r或r 2小结: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
5、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阅读课本,让学生把课本中有关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读一遍。练习:做第86页上面的“做一做。2圆的画法。(1)认识画圆的工具和使用。画圆的工具有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有铅笔尖(或粉笔)。使用时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正是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一原理,我们才可以用圆规来画圆。(2)用圆规画圆的步骤。a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即半径)。b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c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学
6、生阅读课本第87页的内容。提示学生注意:在画圆的过程中,定在一点上的圆规的针尖一定不能移动。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在画圆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小结:圆的位置和大小是由圆心和半径决定的;但圆的大小取决于半径的长短,与圆心无关。三、稳固练习。练习二十二的第14题。总结:圆的半径与直径是射线呢?直线呢?还是线段?同圆或等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关系怎样?说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公式?“两端都在圆是的线段,叫做直径。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第四单元用圆规画圆要按哪三个步骤? 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圆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四、作业。练习二十二第5、6题。课后小结:第二篇: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第五册周长的认识漳州市华安县
7、第二实验小学苏小玲 :363800 :13709303506周长的认识华安第二实验小学苏小玲设计理念这是一堂概念理解课,必须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周长的意义,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现的时机,培养学生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手段的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开展为本,处处表达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41页的内容。知识目标: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3. 初步渗透平移、
8、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情感目标:1. 联系具体的生活情境,通过描一描、指一指、找一找、判一判、算一算、量一量等环节,帮助学生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举例,加强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3. 通过量树叶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课前准备:1. 制作课件。2. 每生准备直尺、彩笔、树叶、毛线、软尺等。3. 图画纸、作业纸各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秋景视频,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
9、学习兴趣。2、(活动一)生画树叶一周的边线,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3、动画演示树叶的周长,并揭题。【设计意图:通过画叶子边线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探索新知:一、建立表象,形成概念。1、(探究一)边指边说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给周长下定义。2、(活动二)找生活中具体实物某个面的周长。3、(探究二)通过判断,深化理解周长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指一指、说一说、判一判、找一找等活动,建立周长的定义,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二、运用概念,计算周长。1、(探究三)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2、(活动三)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设计意图:
10、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定义,并让学生运用概念,学会计算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量树叶周长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感受合作的意义,同时,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综合应用:1. 练习“谁走的路线长?,渗透平移的数学思想求周长。2. 猜、量教师的腰围,介绍神奇的周长。3运用周长,创造图形。【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设计说明认识周长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教学内容,该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根底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又为今后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伏笔。与旧教材相比,新
11、教材更加紧密地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进行平移数学思想的渗透。为此,本节课先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再指一指规那么图形的周长给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再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的教学,有效地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注重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好奇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而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秋景,使学生感受到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还是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然后从漂亮的树叶导入课题,这样,一下子将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
12、有意注意,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注重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根本原那么。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节课,教师既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周长,如地面的周长,课桌桌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电视屏幕的周长等,又能把数学知识复原生活。介绍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找裁缝师傅做裤子,需要量腰围,运发动绕操场跑一圈的路程等,以此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深化对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学生体验到
1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感知。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因此在教学周长定义时,教师通过“描一描、“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手段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理解。1、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建立周长概念的表象。2、通过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长方形、圆形三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3、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有周长,体会周长指的是外边线一周的长度。由此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4、通过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长方形的周长,使学生能应用周长的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四、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14、,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开展。孩子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孩子学会思考、会分析,变聪明。1、教学中,教师能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树叶的周长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工具,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并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打下伏笔。2、通过比较周长,渗透平移思想,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移一移来比较两组图形周长是否一样。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让学生在格子图里画周长为16厘米的各种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
15、力。总之,本节课通过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判一判、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第三篇: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花边有多少教学设计大连花园口实验小学肖杰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数学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认识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特点,对图形的周长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特点,学会了测量,了解了一些测量单位并对周长有初步认识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校计算其他图形周长、面积的根底。教材通过让学生计算“花边有多长帮助学生探索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归纳出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花边有多长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