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答案第一章答案:单选1-5DBBBC 6-10 BDDBB 11-15ACCAB多选1.ADE 2.ABCD 3.ABD 4.ABE 5.BDE填空题1裴斯泰袼齐2卢梭3婆罗门教4学校教育5制度化6教育立法7非制度化8洛克判断题。YNYNYYN名称解释:(1.2见教材)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简答题(见教材)第二章答案参考答案:填空题 1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 2培养人才 3性质;发展方向 4课程;教学内容 5舒尔茨 6教育资本储藏量33 %,6 7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
2、生保健;就业;人力品质 8保存;承传;改造;创新 9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观 10选择文化;整理文化 11创新 12物质资料 1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14教师;教育方式方法 15校园文化单选题: 1B 2C 3D 4B 5B判断题NNNYYY名词解释(见教材) 五、论述题 1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4)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影响、制约,并不意味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放弃学校教育
3、任务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的越来越重要。 2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 答: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
4、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担当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知识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学校对科学技术的再生产还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教育通过对已有科学技术的整理加工,可以使下一代更迅速、更易理解地掌握这些知识。其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和发明新的科学技术发挥扩大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功能。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军,对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做出特别的贡献。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 首先表现为对教育
5、的动力作用。教育事业是一项传统性很强的事业。在历史上教育的某一形态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科学却是活跃的革命性的。科学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习惯领域。导致教育中的新与1日、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引领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具体的说,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为: (1)科学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
6、响: (1)科学技术以理论的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的内容。 (2)科学技术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3)科学技术以方法、手段的形式进人教育,引起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4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易出案例分析) 答: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更重要。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共有16年的学习时间,而人类知识总
7、是不断猛增,所以除了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外,主要靠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来解决这一矛盾。 (2)教学形式个别化。由于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将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和方便的地点,学习这些内容。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订学习进度计划,并且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例如现在的远程教育、各种网校的发展都体现了教学形式个别化。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这为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例如现在的各种特色学校的出
8、现和各种特长班的举办。 (4)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的“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经济”,依靠创新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日益发达,美国微软公司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各种劳动都日益智力化,而且使劳动者常常面临新的科学技术或工艺问题,迫使人们去创造,所以学校都以培养出创新人才为使命。 5教育的文化功能?(99年判断题,原题为: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代名词) 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
9、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 (一)教育与文化的承传: 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字出现以前,文化主要依赖人们之间耳传口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 (二)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实现对文化的改造。 (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 (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教育对文化有整理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
10、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懂得人类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经过他们整理的文化更易于被掌握。 (三)教育对文化的创新 (1)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 (4)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 6我国传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对今天教育的影响。 答: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消极方面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
11、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1)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学与教育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强调教师教的过程和作用,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作用;教师倾向于按事先安排好的方案教学,而不习惯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问,而不习惯于不断被学生提问;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心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
12、常需要的品质。 (2)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影响。重功名反映在教育价值观上就是把能否培养出“当官的”、“出名的”人作为评判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反映在教育质量观上,就是把能否培养出少数尖子生看作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把考取高等院校人数的多少,看作是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这种观念在现代的消极影响是,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德、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智育中,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强调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与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3)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学生观的影响。从价值取向
13、的角度看,不论是忠还是孝,都表现一种建立在血缘和等级基础上的服从关系。这种价值取向影响对学生的态度,影响学生观的形成。在多数的教师和家长的眼中,顺从、听话、老实,一直被看成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志。而那些有自己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的学生,往往被视为不好的学生。 六、案例分析题 小凡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喜欢不断地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大人说话时,只要他觉得有疑问,就会打断大人的话,提出问题,他的这种做法在家里也得到父母的鼓励。小凡的兴趣也很广泛,除了受看书,还喜欢画画。可是当他进入小学后,却遇到了很多麻烦,他的老师经常打电话到家“告状”,说他在学校里不守纪律,老是在课堂上打断老9币问问题,
14、有时候弄得老师很尴尬;,还在课间花大量的时闽画画,而不是复习课本或作作业。小凡的父母很烦恼。 1结合我国的文化传统联系实际,对小凡的“麻烦”做以评论。 答: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国家,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直对我国的教育、对年轻一代价值观形成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有许多值得发扬的因素,它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但是也存在着消极因素,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有三个明显的方面需要改变,即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1)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虽然
15、提出过“当仁不让于师”,但真正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育与教学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过程和作用,忽视学生的过程和作用;教师倾向于按事先安排好的方案教学,而不习惯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安排;教师习惯向学生提问,而不习惯于不断不被学生提问;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而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心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2)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对中国当代的教育价值观的影
16、响。重功名反映在教育价值观上就是把能否培养出“当官的”、“出名的”人作为评判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反映在教育质量观上,就是把能否培养出少数尖子生看作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把考取高等院校人数的多少,看作是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这种观念在现代的消极影响是,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德、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智育中,片面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强调少数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与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 (3)重“忠孝”的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的学生观的影响。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不论是忠还是孝,都表现一种建立在血缘和等级基础上的服从关系。这种价
17、值取向影响对学生的态度,影响学生观的形成。在多数的教师和家长的眼中,顺从、听话、老实,一直被看成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志。而那些有自己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的学生,往往被视为不好的学生。 小凡的小学教师主要受到重传统、重权威和重“忠孝”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把小凡主动学习的这种习惯和个性认为是不听话的孩子,相反小凡喜欢画画的天性应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创造性。小凡的这种作法正是对传统的消极的价值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 2结合案例从教育目的、师生关系等角度,说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答:(1)我国教育目的反映了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发
18、展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发展,要求在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对教育对象身上要形成的各种素质及其结构的规定;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教育目的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部分。 小凡不断向父母和老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其具有独立个性的表现,正是我们教育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应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而不应视作是一种“麻烦”。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在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这种不
19、平等的师生观,今天影响仍在,不彻底消除这种影响,不充分认识到学生独立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通道的授受关系。在管理上是“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等级主义的,其必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建立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意义上的严格要求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现代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 从教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
20、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3)反映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上,应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同时重视个别差异,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儿童经验,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发展学生个性,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关注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都是我国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趋势。第三章答案单选题CABDBCAA多选题1.BCDE 2.ABCD。3. ABE填空题1弗洛伊德2青年期 3美柯尔柏格4社会的整体发展水
21、平5. 社会实践;能动名词解释(1、2见教材)3心理断乳期:指13、14岁至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简答题(1见教材)案例分析题 (1)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22、个体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了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他们个别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教师传授的教材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技术,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
23、丁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因缺乏操作手段和技术,“因材施教”只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高悬着。我们用差异教学理论去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种有效的操作方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3)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激励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第四章答案
24、填空题 1教育目的 2教育价值观 3教学目标4社会性 5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6劳动观点和习惯 7创造美8人格特征9毛泽东第一个教育方针单选题 D.B. D. A. B.A.C.B .A 判断题YNNNNN多选题。1 ACD 2 ABEDE 3 ACE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见教材)案例分析(1)学生是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此外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
25、有先天的权威性,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陈旧的、错误的。教师要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这种依赖性和向师性,但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将挫败学生的发展。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
26、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使得人的个体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人的潜能会得到超常的发挥。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存在的事实和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4)王老师的新规定正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
27、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新规定也反映了教与学的统一这样一种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第五章 答案填空题1社会化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自身的发展4受教育5职业角色6儿童权利公约单选题: 1B 2C名词解释:见教材判断题:NNNNNYYNY简答题和论述题:见教材第六章课程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国家
28、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4、社会、知识和儿童5、选修课或特色课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7、教材8、课程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9、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10、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11、交互二、名词解释1、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
29、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4、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5、学校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三、选择题15
30、:DCCAB6:A判断题NNNNN四、简答题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答: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答:(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第七章填空题1教学2认识 3间接;交往;教
31、育 4结构单选题。1C 2B 3A 4B 5B 6A 7D 8D多选题。1. ABCDE 2. ABC。3.ABCDE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见教材。论述题。怎样才能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1)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3)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4)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5)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第八章答案。单
32、选题BDCABCBC多选题1.BC 2.ABD 3.ABCDE 4.BDE填空题:1自评2巩固课检查课3结构化策略4教学大纲 判断题:NNY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见教材案例分析题 (1)学校教育中的评价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两种类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于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从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的不同,也可以分为诊断
33、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学校教育中的评价主要有什么功能? 答:四种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3)如何实现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要掌握四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第九章答案单选题 1D 2C 3A 4B 5A 6B 7C 8C 9A 10D多选题:1ACD 2ABCDE 3ABCD 4ADE填空题1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2社会公德3班杜拉4继承性 来源判断题NNNYNNNN案例分析答:(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
34、和政治教育代名词。 (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形式。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品德的话动。 (3)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阎老师采用了如下德育方法: 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
35、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教育带动和鼓舞人们前进;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本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然而阎老师是通过学生对自己理发效果进行评价,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公认,而让学生受到教育的做法更是具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4)阎老师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不露痕迹的“无痕的教育”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艺术,它远比大声训斥、
36、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等高明得多。 事实上,有时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地望他一眼,看似不着边际的问寒问暖,讲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反其道而行之的榜样力量,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 阎老师正是基于这种“无痕教育”理念,才在学生有过错时,想尽办法,别出心裁,身先士卒,从我做起,从“头”做起,用“无痕”的批评教育方法,暗示有过错的学生,给他们以良性刺激。在呵护和引导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无痕教育”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不丢学生的面子,更不会引来抵触情绪。在“无痕”的批评教育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体验到了独立人
37、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人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的愉悦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成绩提高了。事实说明,“无痕”的批评教育,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收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考dis第十章填空题答案1阶段性班级活动 2自主性 3班级 4班级晨会与班会;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5工作型;竞赛型 6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7班集体 8建立班级常规制度 9日常的班级活动 10灵活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单选
38、题BAADBDADA多选1.ABCD 2.BCD3.ABCD 4.ABD判断题答案YYNNNNNN名词解释见书上、论述题: 1班主任如何去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 答:(1)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 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班主任的教育主要是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展开的。 自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
39、育和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点在班集体层次上,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2)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具体的事: 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级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以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则。 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包括
40、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部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各种组织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 班主任应及时把握班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此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自己工作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将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的程度。 2联系实际谈一谈怎样开展好课外活动。 答:(1)活动要有明确的中心目标,认真设计安排好每一次活动。 (2)活动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3)充分发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活动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为了充分体现课外活动自主性的特点,首先,教师
41、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仅要组织好学术型、科学型、艺术型的学生及相应的活动,而且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并安排欣赏性、收藏性、实用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吸收他们参加。 其次,教师要注意指导方式,处理好课外活动中特殊的师生关系。课外活动中,教师重在启发、咨询、建议、讨论和答疑,活动过程中的巡视和个别指导,活动结果的评价,共同制定活动计划等,而不是包办代替。 最后,活动小组应有一些大家讨论制定的简明、合理、可行的制度,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保证活动有高的出席率和不流于形式。
42、 总之,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出发,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参加活动的每个成员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 内也可出题为:教师如何在课外活动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4)要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各方面力量,相互协作,使学生在多方面的协同关怀下健康成长。案例分析题 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往,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决定试试。于老师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作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
43、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一一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9-d=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良好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答:(1)学生的本质属
44、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陈旧的,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这种依赖性和向师性,但根本上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立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 (2)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对学
45、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 (3)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正是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 (4)这种实践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它减轻了班主任的不少工作负担和压力,使班主任能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第二,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它密切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给了学生真正的信任和支持,打破了师道尊严的清规戒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于老师的实践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教育。说明她的眼光看得更远:除了教学以外,教师的工作应该主要放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而且在于“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