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35198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1古代中外文明的历程课时跟踪检测3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跟踪检测(三)(建议用时: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四川四市诊断) 下表是景德镇瓷窑性质统计表(单位:座)。元代明初明末清初官窑4758346官搭民烧(窑)26941民窑220285356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元代至清初(C)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 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解析 材料反映出从元代到清初民窑的数量越来越多,体现出私营制瓷业发展迅速,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元代到清初官窑和民窑的数量变化,没有体现出制瓷业的利润,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出民窑在数量上占主导,但没有表明官窑在制瓷业的垄断

2、地位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没有表明政府无法控制经济,排除D项。2(2023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二次联考)明代六部不必听命于内阁,而内阁非六部不能行事,于是内阁力图控制六部,六部则钻内阁没有法定地位和权力的空子,内阁与六部之间经常互争雄长。这反映出,在明代(C)A中央行政关系紊乱B皇帝制度已成为摆设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D地方高度集权于中央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与六部出现互争与废丞相有关,主要原因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C项;中枢决策权与执行权最终都归皇帝,没有体现出中央行政关系紊乱,排除A项;明朝的决策权属于皇帝,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3(2023湖北模拟调研

3、)1464年,明宪宗不经正常途径,授予工人姚旺为文思院副使,此为“传奉官”之始,后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1485年,群臣上疏请求宪宗废除传奉官制度,宪宗有所感悟,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传奉官制度受到遏制。传奉官制度的遏制有利于(B)A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B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 C减少中枢决策的失误D提升内阁成员的地位解析 据材料“传奉官泛滥,引起众多官员不满”和“罢免五百余名传奉官,一时朝野称快”可知,传奉官的废除有利于维护官僚政治的平衡,故选B项;据材料可知传奉官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体现,废除传奉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排除A项;传奉官多为工匠、医者、书画、文化等科技与文艺人

4、士,且并不干预朝政,排除C项;传奉官制度与内阁制度并无联系,排除 D项。4(2023四川德阳一模)清朝前期,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但他们不直接参与煤矿的经营,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这种收益往往大于地租收入。这表明当地(B)A农业生产走向衰落 B生产关系出现变化 C雇佣关系逐渐形成 D土地兼并有所缓解解析 据题干中“湖北部分山区的地主参与煤矿开采只是凭土地所有权参与分配企业收益”可知,山区地主依土地分享矿山收益,且大于地租收入,此时地主参与矿业,故选B项;题干提及山区地主,不是农田地主抛荒土地,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雇佣关系,排除C项;清朝土地兼并

5、加剧,排除D项。5(2023山东临沂模拟)浙江、江西和苏松地区是明朝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明政府规定户部官员不得任用上述地区之人。这反映了当时(D)A选官任官注重地域间的均衡 B限制地方官与宗族势力勾结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官员升迁 D防范官员舞弊实行职务回避解析 据材料,体现了官员任用中的回避制度,防范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徇私舞弊,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是官员任用的回避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户部官员任用的限制,并非对地方官的限制,排除B项;经济发展状况与官员升迁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6(2023博雅闻道第二次质量测评)明代,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如北京中秋节时,“纸肆市月光

6、纸,绩满月像”。重阳节时,“市上卖糕人头带吉祥字”,“糕肆揉彩旗,曰花糕旗”(明代刘侗 帝京景物略 )。这反映当时(B)A商业经营具有品牌意识B商品营销借助于民俗文化C北京是全国的商业中心D城市商业脱离官府的监管解析 材料反映出不同节日所卖商品不一样,这体现出利用民俗文化营销的策略,故选B项;“许多商贾注意赶制时令性商品”,没有提到品牌, A项错误; 题干无法体现北京的中心地位, C项错误;明代城市商业没有脱离官府的监管, D项错误。7(2023全国 “超级全能生” 26省联考)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管理财政的“三司”

7、成为正式的宰相机构。雍正年间,为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这表明宰相制度(A)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C变化事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解析 题干反映在五代十国时期、北宋、雍正年间,枢密院、三司、军机处分别起了中枢机构的作用,其演变有经济军事因素,故选A项;宰相制度在明太祖时期被废止, 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宰相的地位, 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项错误。8(2023湖北黄冈调研)下表是古代我国县级政区分等标准表(节选)。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北周一等(7 000户以上)二等(1 500户以上)三等(1 000户以上)

8、四等(500户以上)唐(开元)上等(6 000户以上)中等(3 000户以上)中下等(3 000户以下)下等(1 000户以下)宋代望县(4 000户以上)上县(2 000户以上)中县(1000户以上)下县(1 000户以下)明代上县(粮10万石以下)中县(粮6万石以下)下县(粮3万石以下)据表可得出,我国古代(B)A中央对基层管理存在“困惑” B政府对人口的控制逐渐松弛C呈现县域面积不断减小的趋势 D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基层管理解析 由图表可以看出对县的划分人口越来越多,由户数向财富变化,表明对人身的控制越来越松弛,故选B项;表中可以看出对人口控制的松弛,对财富的要求越来越高,排除A项;古代区分

9、的标准只有户数和财富,没有面积,排除C项;表格里的数据无法体现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排除D项。9(2023湖北黄冈检测)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D)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C区域之间市场需求有很大不同 D商品交换突破狭隘的地方市场解析 据题干可知,景德镇的瓷器远销国内市场,佛山镇的铁锅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说明此时商品交换不再局限于地方市场,故选D项;题干不涉及区域间贩运贸易, 排除A项;题干只是提及两个地方的商品比较出

10、名,不能推及为较为普遍, 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市场的不同需求, 排除C项。10(2023百师联盟大联考)清朝,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雇工“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计日而受值者曰忙工”。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这一现象表明(D)A农村中雇佣关系普遍存在 B农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C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解析 据材料,从“雇工与田主没有主仆卑幼名分,只单纯出卖劳动力”可推断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削弱,故选D项;“在江苏、浙江、直隶、奉天等地的农村中出现了自由雇工制

11、”在这四个地区出现雇佣关系,排除A项;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南方农业比北方更具优势,排除C项。11(2023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D)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思想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应“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成为生活秩序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学的伦理主张融入到生活秩序,故选D项;族谱的规定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并没有束缚思想,排除A项;商品经济发展会促进人的解放,材料内容

12、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存天理灭人欲”,排除C项。12(2023四川绵阳一模)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C)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解析 据题干“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属于时代作用,“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属于学术作用,故选C项;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无法说明“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13、, A项错误;“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不能说明“士大夫群体”的整体情况, B项错误;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可见其成就并非一开始就得到认同, 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13.(2023江西赣州十四县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宋初承袭的是晚唐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

14、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

15、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17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8分)答案 (1)相同原因:前朝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对策:宋代:削夺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知州;通判监督知州;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编选禁军。明代: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实行督抚制度。效果:宋代: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重演,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带来了“积贫积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知识点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