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35901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2第33讲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3讲 汉代儒学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3年南充三模)孔子是无神论者,“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解析:选D。根据材料“孔子是无神论者,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可知,儒学从无神论到提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这一变化反映了儒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做出调整,故选D项。2(2023年滨州期末)春秋公羊传相传为子夏的弟子公羊高所作,成书于汉初。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

2、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由此可见,当时汉代()A统治者赞同实行分封制B儒学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迫切需要大一统的思想D孔子地位已被统治者神圣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书中大力彰扬孔子拥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立场,不久之后,被汉代统治者定为官学经典”可知,春秋公羊传所宣扬的“天下共主”思想符合汉代大一统的需要,故选C项。3(2023年湖北名校大联考阶段性测评)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这说明他()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解

3、析:选C。材料“以教于国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体现了儒家的教化特色,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汉代教育与秦代灭亡的关联性,故A项错误;材料“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强调仁和礼,带有鲜明的儒家色彩,不体现法家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突出人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错误。4.(2023年成都二模)右图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A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B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C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D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解析:选B。据材料“五星出东方(注

4、: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可知,该护臂将自然现象与国家兴衰结合起来,这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B项。5(2023年泸州质检)汉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B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 D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解析:选B。B项表述与题目中“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相符,故B项正确;汉代帝王的“罪己诏”是“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但这并非实质,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题目强调的是加

5、强君主专制,并非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6(2023年德州模拟)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汉代儒学的发展C宋明理学的兴起 D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解析:选B。材料“经学传承系统的延续与宇宙支持系统的建立”“凸显君王的意义和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对君王的制约与对权力的超越”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故该学者叙述的是汉代儒学的发展,故选B项。7(2023年济南一模)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为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B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黄老之

6、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D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解析:选A。材料“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为博士”表明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故选A项。8(2023年常州一模)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C传统儒学的影响 D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解析:选B。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还会再嫁,寡妇的尊长也不会劝她守节,但到了西汉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开始内化心中,这种思想观念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官方正统思想,董仲舒儒学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开始成为社会的

7、主流思想,故选B项。9(2023年江门调研)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A实际上以法家为统治思想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解析:选D。题目中的时间是汉代,由此可知,此时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故B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司法制度是否健全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目中“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的表述,故D项正确。10(2023年重庆期末)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

8、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A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B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C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解析:选B。据材料“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唐初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可知,唐代改变了魏晋时期南北文化差异的局面,构建起统一的政治文化,故选B项。11(2023年武汉调研)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A“天人感应”B法律与道德教化

9、相结合C三教合一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解析:选B。材料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比作昏晓相须而成一昼夜,春秋相须而成一岁,这说明唐律疏议强调法律与道德教化相互结合,故选B项。12(2023年株洲二模)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A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B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D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解析:选A。据“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可知,汉代以后

10、的儒学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进行阐释,因而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2023年泸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使西汉的学校教育系统趋于完善,并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隋文帝开皇年间,奖励学术,重儒兴学。唐代的学校教育异常兴盛,教育行政机关也有系统可寻,较前代进步。北宋时期统治者为了更直接地控制教育,一方面大力兴办官学,一方面推重科举。南宋书院发达同理学的盛行有密切关系,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到了明清

11、两代,学校轻而科举重,当时国家全部教育差不多为科举所垄断,虽设立较多的教育机构,如中央的国子监宗学、武学、医学,地方的府学、州学、县学等,但政府以科举入仕为奖励,社会人士趋之若鹜,于是学校等于虚设,名存而实亡了。摘编自程舜英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史料材料二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民众受教育的行为和理念。通过一种经验性的、自发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

12、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相比,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并分析19世纪英国教育发展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武帝实施独尊儒术政策后,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的高度重视”“自隋唐以后,国家教育制度是学校与科举并行”“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较前代进步学校等于虚设,名存实亡了”逐条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

13、、经济、思想的角度进行作答。(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国家的作用、形式和内容、教育对象、所受影响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主导;与科举做官联系紧密;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从逐渐完善到走向衰落。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教育为封建统治服务;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根深蒂固;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2)不同之处:没有国家干预;民众的行为和理念自下而上影响着英国教育;形式和内容多样化;对象涉及社会各阶层;受工业革命的影响较大。影响:思想上,提高民众的素养;有利于近代启蒙

14、思想的传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上,推动英国工业化发展;政治上,推动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对英国后来和他国教育影响深远。14(2023年哈尔滨三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得到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材料二董仲舒思想主张简介(部分)角度主张人性与教化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

15、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君民关系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以上材料均出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提炼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答案:观点:董仲舒的儒学体系丧失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和心性之学,逐渐变为维护专制体制的工具。说明:教化论是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合理化建立人性的根据,孔孟强调的自觉、自发、自信的教化精神,在与现实专制的整合中,完全被扼杀。为了迎合专制君主,打破了孔孟时代君臣关系相对,君主权威受到挑战的观点,认为民众必须绝对服从君主。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知识点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