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92186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工作汇报 市粮食局 各位领导,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深化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强粮食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一、深化粮食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开展后劲 1998年以来,从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推进“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加强调控的改革措施,开展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试点,我市一直在积极稳妥地探索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路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企业与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企业内部管理

2、岗位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经营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企业分配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主,与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奉献相联系的鼓励工资制度。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企业经济效益决定,适当拉开收入分配方法,实行以业绩考核确定劳动报酬的制度,建立对经营者的鼓励和约束机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三)妥善处理好“三老问题。一是妥善分流安置国有粮食企业人员,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由1997年底的11764人,通过减员分流、置换身份,减少到2022年月职工人数2506

3、人(其中:在岗职工1852人、内退职工654人),减员分流达79%,超额完成国务院要求三年减员分流50%的任务。为全面解除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身份,各县(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解除国企职工身份和分流安置职工要制订明确的安置方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并报当地政府批准。妥善分流安置国有粮食企业人员。各县(区)政府要将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和分流人员统一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规划。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妥善处理企业按保护价和定购价收购的粮食,为企业深化改革和自主经营消除负担。截止2022年月底全市共有粮食库存30万吨(其中:商品周转粮库存18万吨),对企业现有库存中以往按保护

4、价(含定购价)收购的粮食,实行“新老挂帐、分步销售:首先用于充实地方粮食储藏和政策性供应粮源;其余局部按照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安排分期分批尽快销售,年内销售完毕。对尚未销售的库存粮食继续给予利息补贴和必须的保管费用。这局部粮食按方案销售发生的价差亏损,原那么上由粮食风险基金弥补。对库存的陈化粮食,经中央、省批准后按方案统一组织定向销售,严禁倒卖和流入口粮市场。陈化粮价差亏损仍按现行方法解决。三是标准处理国有粮食企业历史财务挂帐,解除企业亏损挂帐包袱。对1992年月31日以前已清理认定的全市粮食财务挂帐,按有关规定继续消化。对1992年月日至1998年月31日已清理认定的全市粮食财务挂帐,消化过

5、渡期再延长年(2022年至202223年),年内新增粮食财务挂帐利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负担一半。对1998年月日至2022年6月30日,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新发生的亏损,按照省制定的审计方案,县(区)政府按实施方案组织清理、审计,按照“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那么解决。经审计确认的各项政策性财务挂帐,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本金实行挂帐,由县(区)政府统筹资金,按国务院有关规定限期消化。经营性亏损由企业自行归还。 二、抓住开展机遇,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工作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省粮食局关于推进2022年“川粮优化工程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抓住“一个重点、两个培育、三位一体的订单农业体系,作为做

6、强做大企业战略性转变,进一步加大了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推动“川粮优化工程的实施,促进订单农业向纵深开展,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作出新奉献。 重点抓好针对五粮液酿酒专用粮食的开展。按照五粮液酒厂生产结构调整,全市粮食系统重点开展稻谷、红粮、玉米等专用粮食。在9个县(区)建立3个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形成XX县区、县、南溪、江安、长宁、XX县区专用高产籼稻生产基地;兴文、XX县区、XX县区纯黄玉米生产基地;江安、南溪、XX县区优质红粮生产基地。打破行政区划,实行经济联合,发挥粮食系统的整体优势,逐步实现农民订单粮食经营企业五粮液等用粮企业的紧密性联接,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开展。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

7、原那么培育和开展农村粮油经济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以“股田制、“返租倒包等方式促进土地向经合组织转移、集中,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提高粮食商品率。逐步实现按照市场经济要求,由粮食经营企业、种粮大户和农民,在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联合,以契约为纽带,组成联合体。彻底改变国有粮食企业与农民单纯买断卖断的落后经营方式,提升粮食增值途径,促进粮食经营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今年要在XX县区、XX县区已开展了4个粮食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根底上,进一步抓好面上引导和培育工作,逐步实现粮食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与粮食经营企业一道成为产业化经营的可靠力量和坚强载体。 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

8、挥“旗舰领航的作用,各级粮食部门要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围绕市场抓龙头,发挥龙头企业在粮油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作用。今年重点扶持和培育黄桷庄国家粮食储藏库、江北国家粮食储藏库开发普通优质稻,XX县区纯黄玉米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纯黄玉米专用粮,把江北国家粮食储藏库作为五粮液酒厂所需专用稻谷、玉米、红粮的供应中心。以县(区)为单位重点扶持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形成全市粮食系统整体优势,实现以大带全局,以小带局部,最终表达规模效益。今年已开展优质粮油30万亩、专用粮油面积60万亩,力争订单收购优质、专用粮油1.84亿斤,实现农民增收2700万元,企业创利330万元。 三、建好储藏,落实预案,确保

9、粮食平安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粮食储藏体系,确保我市粮食平安。全面落实并完成省上下达我市市级粮食储藏任务,各县(区)也必须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的要求,建立县(区)粮食储藏。进一步管好管住中央和地方各级粮食储藏,保证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做到调得动、用得上。 建立和落实粮食供应应急预案。要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市粮食供应应急预案要求,充分发挥粮食信息中心作用,健全信息监测网点。认真做好市场监测和预警,落实处置紧急事态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存和市场价格报告制度,形成信息灵活,指挥有效的调控体系。 加大粮食收购力度,保证正常的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稳定。国有粮食企业要发挥主渠道作用,

10、掌握充足粮源,全市力争收购粮食15万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加强领导,认真做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扫尾工作 自1999年国务院实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我市退耕还林面积由1999年的19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76万亩,累计应供应粮食27万吨,到今年6月底实际已供应退耕还林粮食25.34万吨,占供应方案的93.87%。目前,在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粮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退耕还林粮食供应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好退耕还林粮源、加工和调运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保质保量、及时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粮食。同时要按政策规定解决好供应粮食的资金结算,落实供应费用,保证供应

11、工作顺利开展。 五、转变行政职能,抓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市政府粮改文件精神,转变行政职能,由部门管理变为行业管理,由系统管理变为向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一是要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切实履行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市场准入标准,凡从事粮食收购的企业,不分经济成分,一视同仁,鼓励支持大力开展民营粮食经营企业,加强对粮食市场的指导和监管,维护粮食市场正常流通秩序。二是加强全市粮食宏观管理,搞好地方粮食总量平衡。三是抓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协调、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促进我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四是做好军粮和贫困地区、水库移民、灾民口粮等政策性粮食的供应管理,确保供应及时、质量合格。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各位领导、 同志们: 虽然我市粮食市场化改革迈出了步子,取得了成效。但粮改史无前例,无经验可借鉴,我们只有在摸索中深化,在探索中前进,我市粮改遗留问题较多,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化。我们决心以这次全市粮改工作会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采取更有力、更扎实的措施,坚决不移地把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向深入,使全市粮食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