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695014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DB35 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67.120.30 B5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 35/12552012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 The germplasm of Epinephelus moara 2012-05-04 发布 2012-08-05 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5/12552012 I 前 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尤颖哲、丁少雄、王军、郭明兰、傅蒙娜、曲朦。DB35/12552012 1 云纹石斑鱼种质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

2、定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Temminck&Schlegel,1842))的学名与分类、生长与繁殖特性、形态特征标准、遗传学特性及所遵循的检验方法与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云纹石斑鱼的种质检测与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654.1-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 检验规则 GB/T 18654.2-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 抽样方法 GB/T 18654.3-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

3、验 第3部分 性状测定 GB/T 18654.4-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 年龄与生长的测定 GB/T 18654.6-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 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 18654.10-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0部分 肌肉营养成分的测定 GB/T 18654.11-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1部分 肌肉中主要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GB/T 18654.12-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 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 18654.14-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4部分 DNA含量的测定 GB/T 18654.15-2008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

4、5部分 RAPD分析 3 名称与分类地位 3.1 学名 云纹石斑鱼 Epinephelus moara(Temminck&Schlegel,1842)。3.2 俗名 草斑、油斑。3.3 分类地位 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4 分布与生态习性 云纹石斑鱼栖息于海水的中下层,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海、东海和日本海域等,底质类型为岩礁。其耐受温度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耐受盐度范围1141。肉食性鱼类。

5、DB35/12552012 2 5 形态特征 5.1 外部形态 鱼体粗壮偏扁,体褐色或棕色,眼间隔微突;眼中大,短于吻长;口大,两颌具犬齿,上颌前端具2圆锥牙及1个能向后倾伏的牙丛,两侧外行牙较大,内行牙细尖,下颌牙细尖,排列不规则;具明显的辅上颌骨,腭骨具齿,舌上平滑无齿;前鳃盖骨隅角有56枚细锯齿棘,具假鳃,鳃条骨7条;体被细栉鳞;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胸鳍后端圆形,尾鳍圆形。背鳍、尾鳍和臀鳍的边缘具白边。云纹石斑鱼的外部形态见图1。图1 云纹石斑鱼外形(A 示鳃盖骨隅角锯齿棘;B 示背鳍边缘白边;C 示尾鳍边缘白边;D 示臀鳍边缘白边。)5.2 可数性状 5.2.1 背鳍鳍式

6、D.XI-1516。5.2.2 臀鳍鳍式 A.-8。5.2.3 胸鳍鳍式 P.1718。5.2.4 腹鳍鳍式 V.I-5。5.2.5 尾鳍条数 C.1819。DB35/12552012 3 5.2.6 第一鳃弓外鳃耙数 30。5.3 可量性状 体长为体高3.33.7倍,为头长2.42.6倍,为肛长的1.51.7倍;头长为吻长3.74.4倍,为眼径6.57.3倍,为眼间距4.96.1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6倍;背鳍基长为臀鳍基长3.23.6倍。5.4 内部构造特征 5.4.1 鳔 鳔无鳔管,1室。5.4.2 幽门盲囊数 幽门盲囊呈树叶状,基部支数912条,分支数68183条。5.5 骨骼主

7、要特征 5.5.1 眶前骨 眶前骨近似长方形,后缘缩小。5.5.2 眶后骨 第5眶后骨呈“T”字形。5.5.3 尾舌骨 尾舌骨后端分叉成燕尾状,燕尾下摆尖突平滑。5.5.4 尾下骨 第2和3块尾下骨后端分别接2和3根鳍条。5.5.5 脊椎骨 脊椎骨为24枚,其中腹椎10枚,尾椎14枚。6 生长与繁殖特性 6.1 生长特性 6.1.1 生长方程式 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式分别见式(1)和式(2)L=105.1341-e-0.208(t+0.308)R2=0.993 (1)W=18251.4681-e-0.208(t+0.308)2.982 R2=0.994 (2)DB35/125520

8、12 4 式中:L体长,单位为厘米(cm);W体重,单位为克(g);t 年龄,单位为龄(龄)。6.1.2 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云纹石斑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见式(3):W=0.032L2.830 R2=0.999 (3)式中:W体重,单位为克(g);L体长,单位为厘米(cm);6.2 繁殖特性 6.2.1 性成熟年龄 云纹石斑鱼具有性反转现象,雌性先熟。雌鱼4龄以上达到性成熟;6龄以上部分雌鱼转为雄鱼并达到性成熟。6.2.2 绝对怀卵量 50万粒/尾350万粒/尾。6.2.3 繁殖季节 主要繁殖季节3月到5月,产卵水温1825,分批产卵。6.2.4 受精卵特征 卵径0.78+0.08mm,浮性卵。

9、6.2.5 初孵仔鱼特征 初孵仔鱼全长1.5mm2.0mm,在水温2324,孵出后72小时左右开始开口摄食。7 肌肉生化组分和主要氨基酸组成 7.1 肌肉生化组分 每100g肌肉中的生化组分质量见表1。表1 肌肉生化组分 粗蛋白质/g 粗脂肪/g 粗灰分/g 水分/g 19.70.45 8.40.22 1.340.11 70.20.67 7.2 主要氨基酸组成 每100g肌肉中的氨基酸质量见表2。DB35/12552012 5 表2 肌肉中主要氨基酸组成 单位为克 氨基酸种类 质量 氨基酸种类 质量 天冬氨酸 1.830.04 苏氨酸 0.780.02 丝氨酸 0.680.02 谷氨酸 2.5

10、60.04 甘氨酸 0.800.03 丙氨酸 1.040.03 缬氨酸 0.840.02 蛋氨酸 0.540.01 胱氨酸 0.150.01 异亮氨酸 0.770.02 亮氨酸 1.440.03 酪氨酸 0.620.02 苯丙氨酸 0.740.02 赖氨酸 1.680.03 组氨酸 0.380.01 精氨酸 1.040.02 脯氨酸 0.540.01 氨基酸总量 16.430.11 8 遗传学特性 8.1 细胞遗传学特性 8.1.1 染色体数 2n=48。8.1.2 核型公式 2n=2sm+46t;NF=50。云纹石斑鱼核型见图2。图2 云纹石斑鱼核型图 8.2 分子遗传学特征 8.2.1 云

11、纹石斑鱼 DNA 含量 2C=2.520.12 pg。DB35/12552012 6 8.2.2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8.2.2.1 云纹石斑鱼群体 RAPD 扩增图谱 云纹石斑鱼群体RAPD扩增图谱见图3。图3 云纹石斑鱼群体的RAPD扩增图谱(随机引物1126,序列为:GGGAACCCGT,M为分子量marker DL2000)8.2.2.2 群体遗传特性 群体内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6.08%,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Fxy在0.94541.0000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F为0.9775。个体间平均差异度D为 0.0225。(所使用的随机引物及扩增结果见资料性附录A)8.2.3

12、云纹石斑鱼 DNA 条形码 云纹石斑鱼条形码靶基因为COI基因,全序列共655个碱基,云纹石斑鱼种内的序列歧异度D 0.5%,与种间的同源序列差异极显著(p0.01)。云纹石斑鱼DNA条形码序列见图4。图4 云纹石斑鱼 DNA 条形码序列图 DB35/12552012 7 9 检验方法 9.1 性状检测 按GB/T 18654.3-2008执行。9.2 生长与繁殖测定 按GB/T 18654.4-2008执行,按GB/T 18654.6-2008执行。9.3 染色体的检测标准 按GB/T 19654.12-2008执行。9.4 DNA 含量的测定标准 按GB/T 19654.14-2008执行

13、。9.5 RAPD 检测标准 9.5.1 DNA 的提取、PCR 扩增 DNA的提取、PCR扩增按GB/T 19654.15-2008执行。9.5.2 结果计算 个体间遗传相似度(Sxy)、群体内平均相似度(S)按式(7)、(8)计算:Fxy=yxxyNNN+2 (7)式中:Fxy个体 x 和 y 间的遗传相似度;Nxy 个体 x 和 y 共同拥有的带数;Nx个体 x 所具有的总带数;Ny个体 y 所具有的总带数 F=2nxyCF (8)式中:Fxy个体 x 和 y 间的遗传相似度;F群体内平均相似度;n群体内个体数 9.6 DNA 条形码检测 9.6.1 DNA 提取 取肌肉组织,尽量剪碎,

14、用常规酚氯仿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双蒸水溶解后-20保存备用。9.6.2 PCR 扩增 DB35/12552012 8 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游-AAGGGCCACTTTGATAGAGTG-3D;下游引物:5-GTRAGTRYGGGGGYTTTTGCYCA-3。扩增反应条件 Tag酶及缓冲液购自Takara公司。反应体积为25L,其中含10中含及缓冲液购自Tak 2.5L,25mmol/L Mg2+2L,5 pmol引物各11 p,DNA模板25 ng,Taq酶1U,无菌ddw补足25L。扩增程序为:95程2min为(95i1min为52i1min为72i1min)30cys72i5min 9

15、.6.3 序列测定 PCR 产物经回收纯化后,在DNA测序仪上测序;为保证测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双向测序,并进行人工核对、校正。9.6.4 结果计算 序列歧异度(D)按式(9)计算 D=序列碱基总数序列内变异碱基数 (9)10 判定规则 检测结果不符合第5章要求的,则判定为不合格项,有不合格项的样品为不合格样品。DB35/12552012 9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表A.1 RAPD 检测使用的随机引物扩增结果 引 物 序列(5-3)位点总数 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百分率(%)S1021 GGCATCGGCT 6 1 16.67 S1026 TGCCGCACTT 8 5 62.50

16、S1027 ACGAGCATGG 7 2 28.57 S1028 AAGCCCCCCA 5 1 20.00 S1030 TCGGGGCATC 8 4 50.00 S1034 TGGTGCACTC 5 2 40.00 S1036 AAGGCACGAG 7 2 28.57 S1046 GTCGGAGTGG 7 2 28.57 S1060 ACACGTGGTC 11 3 27.27 S1107 AACCGCGGCA 3 2 66.67 S1109 TGCCGGTTCA 4 3 75.00 S1113 CACGGCACAA 6 5 83.33 S1115 GATGCGATGG 5 2 40.00 S1116 TGGCGGTTTG 6 4 66.67 S1117 GCTAACGTCC 5 2 40.0 S1118 ACGGGACTCT 6 0 0 S1126 GGGAACCCGT 9 4 44.44 S1127 TCGCTGCGGA 8 3 37.50 S1130 CTGTGTGCTC 9 5 55.55 S1132 AACGGCGGTC 7 3 42.86 S1134 AGCCGGGTAA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