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803493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9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答案】C【详解】C.“学习方法”表述有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很重要,侧重于讲品德修养;故选C。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2、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答案】B【详解】A.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选项中“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表述错误;C.句意为: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句中泛指平民百姓。选项表述错

3、误;D.此句意在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而”表承接关系,孔子所说“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深化,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二者不存在轻重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故选B。3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答案】D【详解】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

4、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故选D。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择其/善者而从之C仁在/其中矣D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A【详解】B大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停顿是:择其善者/而从之;C大意:仁德就在其中了。停顿是:仁/在其中矣;D大意:平民百姓的志向

5、却不可改变。停顿是:匹夫/不可夺志也;故选A。6根据课内文言积累,完成小题。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下表中归纳有错误一项是选项类别例句呈现A通假字不:尊君在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古今异义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饭:饭疏食,饮水。可以:可以为师矣。C敬辞尊君:尊君在不。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子:子曰/曾子曰。D词类活用 饭:饭疏食,饮水。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传不习乎。 AABBCCDD【答案】C【详解】A. 通假字:不:尊君在不,不通否;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正确;B. 古今异义:儿

6、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饭:饭疏食,饮水,饭,吃饭;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正确;C. 敬辞:尊君:尊君在不,尊君,您的父亲,敬辞;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我的父亲,谦辞;子:子曰/曾子曰,子,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故C错误;D. 词类活用;水:饭疏食,饮水,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动用法,以为乐,传: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正确;故选C。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C世说新语是南朝

7、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D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答案】A【详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故选A。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

8、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答案】B【详解】B有误。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没有涉及“治国”的道理。故选B。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B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图片,让举世震惊。C武威文庙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D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

9、育测试项目,把身体好不好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A:“大约”和“左右”重复,去掉一个。B:“让”和“举世震惊”用词部分重复,该为“让世界震惊”。D:前后不照应,去掉“不好”。故选C。10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对通假字的把握。仔细分析选项即可。ABD三项不含通假字。C项中的“有”通“又”。11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学而时习之逝者如斯夫,

10、不舍昼夜吾日三省吾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B/C/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谈学习方法;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是谈个人修养。据此:A:分类不正确; B:分类不正确; C:分类正确; D:分类不正确。故选:C。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思而

11、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中的两个“而”都是表转折。A前者“了解”,后者“得知”。B前者“给、替”,后者“做”。D前者“知识”,后者“学习”。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吾日三省吾身C温故而知新D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名词做状语。B名词做状语。C这里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愠(yn) 不亦说乎(yu) 不学则殆(di)B论语(ln) 不思则罔(wng) 三省吾身(xng)C逾矩(y) 不堪其忧(shn) 一箪食(dn)D曲肱(gng) 不舍昼夜(zhu) 博学笃志(n)【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12、:B项,“论”的读音应为“ln”;C项,“堪”的读音应为“kn”;D项,“笃”的读音应为“d”。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逝者如斯,逝:过去的、逝去的;斯:代词。指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喻意光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应倍加珍惜。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16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

13、来(志同道合的人)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C思而不学则殆(疑惑)D传不习乎(传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传不习乎(传授)”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 “传不习乎”中的“传”在这里指的是“老师传授的知识”。二、填空题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选自论语)十二章)【答案】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日夜不停。【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逝(往,离开)、斯(

14、这,指流水)、舍(居住,停留)”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撒盐空中差可拟(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3)人不知而不愠(_) (4)博学而笃志(_)【答案】(1)相比 (2)趁、乘 (3)生气、恼怒 (4)坚定 【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考试时,也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第一句大意是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故“拟”的意思是相比。第二句大意是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故“因”的意思是趁、乘。第三句大意是别人不了解你,你却不生气。故“愠”的意思是生气,恼怒。

15、第四句大意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故“笃”的意思是坚定。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太丘舍去:_ (2)元方入门不顾:_(3)不亦说乎:_ (4)吾日三省吾身:_【答案】(1)离开 (2)回头看 (3)同“悦”,愉快 (4)每天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此题要注意“去”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离开”的意思;“说”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2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撒盐空中差

16、可拟_ 相委而去_与人期行_ 人不知而不愠_未若柳絮因风起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答案】相比 丢下,舍弃 约定 恼怒 凭借 以为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相委而去:丢下别人先离开,委:离开,丢下;与人期行:和别人相约同行,期:约定;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你却不愤怒,愠:恼怒,愤怒;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凭借;好之者不如乐之

17、者: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爱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21填空。论语是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体著作。它与_ _ _合称为“四书“,共20篇。孔子,名_,字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答案】儒; 语录; 大学; 中庸; 孟子; 无用; 丘; 仲尼; 春秋; 文学家; 思想家; 教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注意“儒”“庸”“仲”字的写法。 三、字词书写2

18、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_) 不亦说乎(_) 人不知而不愠(_) 三省吾身(_) 学而不思则罔(_)思而不学则殆(_) 一箪食(_) 曲肱而枕之(_)博学而笃志(_)【答案】Ln yu yn xng wng di dn n 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说”,是通假字,通“悦”,故在这里应读作“yu”。“论语”的“论”不能读成“ln ”。2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_)语 不愠(_) 逾矩(_) 罔(_) 殆(_)一箪(_) 曲肱(_) 不亦说乎(_) 笃志(_) 三省(_)吾身【

19、答案】(ln) (yn) (y) (wng) (di) (dn) (n) (yu) (d) (xng)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特殊的字音,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_)不亦说乎(_) 人不知而不愠(_) 三省吾身(_) 学而不思则罔(_) 思而不学则殆(_)一箪食(_) 曲肱而枕之(_) 博学而笃志(_)【答案】 (ln) (yu) (yn) (xng) (wng) (di

20、) (dn) (n) (d)【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这里要注意“说”字,是通假字,所以念(yu)。 四、句子默写25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2)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具体内容的句子:_(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4)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_(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

21、:_(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此题都是理解性默写。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罔、殆、逝、斯”这些字词不要写错。【点睛】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

22、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26按原文填空:(1)_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 _?_?_?(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4)学而不思则罔,_。(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_。(8)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三军可夺帅也,_。(10)_,_。仁在其中矣。【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不逾矩。 (4)思而不学则殆。 (5)人不堪其忧, (6)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9)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10)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愠”“逾”“殆”“笃”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27填空。(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来表达。(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_,_?”(3)子夏曰:“_,

24、_,仁在其中矣。”【答案】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论语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正好和“喜迎亚洲各国宾朋”的内容相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对君子风格的保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达的是“仁”的内涵。28填空。(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3)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4)论语中阐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5)天净沙 秋思中的点题句是_。(6)钱塘湖春行

25、中通过写莺燕的活动突出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_。(7)商女不知亡国恨 _(杜牧 泊秦淮)【答案】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29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3)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作者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5)请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_,_。_,_。【答案】不知何处吹芦管 思君不见下渝州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辅习题 > 4-1、语文 > 4-1-1、初一语文上册 >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 课时练习(048份)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