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善治整理(完整版) “善治相关论文资料“善治的一般理论:俞可平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治理和蔼治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到目前为止各国学者们对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已经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观点。这五种观点分别是: 1)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3)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4)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5)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
2、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正确状态。一位法国的银行家说,善治的构成有以下四个要素:1)公民平安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须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2)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3)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4)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综合各家在善治问题上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善治的根本要素有以下五个: 1)合法性(legitimacy)。它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2)透明性(t
3、ransparency)。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 3)责任性(accountability)。它指的是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法治(rule of law)。法治的根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那么,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回应(responsiveness)。这一点与上述责任性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责任性的延伸。 6)有效(effectiveness)。这主要指管理的效率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
4、公民。从某个小范围的社群来看,可以没有政府统治,但是不能没有公共管理。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所以,善治的根底与其说是在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在公民或民间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根底,没有一个健全和兴旺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 综合各家在善治问题上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善治的根本要素有以下10个: 7)参与(civic participation“engagement)。这里的参与首先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但不仅仅是政治参与,还包括公
5、民对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 8)稳定(stability)。稳定意味着国内的和平、生活的有序、居民的平安、公民的团结、公共政策的连贯等。 9)廉洁(cleanness)。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奉公守法,清明廉洁,不以权谋私,公职人员不以自己的职权寻租。10)公正(justice)。公正指不同性别、阶层、种族、文化程度、宗教和政治信仰的公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上的平等。本刊记者 贾建芳转轨中的中国政治走向:善治与增量民主访俞可平研究员 科学社会主义,20041善治与民主的关系:善治是民主化进程的当然要求和必然后果,也是当代民主新的实现形式。善治只有在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没有民主,善治便不可能存
6、在。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善治商务周刊,20021 公司需要善治,社区需要善治,地区需要善治,政府需要善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俞可平公正与善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人类最高的政治理想是通往善治,而通往善治必须经过善政,善政是善治的必经之途。善政的关键是公平的关键要素,没有公平任何善政都不可能。这是因为公平既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政治价值,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要素。实现社会公平是任何合法政府都必须肩负的职责,而政府要实现社会公平那么必须建立民主法治的治理体制。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文汇报“2004年“01月“19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民主
7、共和国的人民政府,善政应当具备以下八个要素:民主、责任、效劳、质量、效益、专业、透明和廉洁。何 哲“善治概念的核心要素分析一种经济方法的比拟观点 理论与改革,20235 “善治是 21 世纪以来最重要的政治学范畴之一,这一最初由学者倡导的政治理想已经逐渐被各国政府所接受。但对于善治的意义以及善治与民主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学者之间仍有争议。本文基于福利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跨学科比拟的方法, 从公共产品最优供应和分配正义两个角度,得出了善治实现的四个根本条件即:政治上的竞争和退出的压力;公民偏好的表达和选择权;第三方社会契约的约束;信息透明下的分配正义;并发现,四个根本条件实质上可以进一步被规约为
8、民主与法治原那么。已有的善治的十要素也可以进一步被规约为四原那么或民主与法治原那么。结论认为:认为“善治是对民主的抛弃和“用民生代替民主的批判是不正确的。善治内生地包涵了民主与法治原那么,善治的实现必须通过民主和法治。善治与民生幸福:俞可平善治与幸福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2 善治事关人民的幸福,它集中表达了政府对人民幸福应当提供的必要条件和应当承当的责任,具体地说,它主要表达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政府责任与人民幸福。 第二,经济开展与人民幸福。 第三,公共效劳与人民幸福。 第四,政府治理能力与人民幸福。 第五,政府的民主治理与人民幸福。 第六,公民教育与人民幸福。在全球化时代,政府对人民
9、的幸福所承当的根本责任就是实现善治,改善民生,推进民主。罗建文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中国行政管理,20231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本质的内在关联性。开展好民生幸福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善治理念的必要前提和最终目的,是检验善治政府行政能力的试金石,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和现实根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造福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其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成果中实现最大幸福。因此,建设善治政府,开展好民生幸福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的主要任务和根本国策,“为民谋福应成为善治政府的根本理念。善治与法治:张文显和谐精神的导入与中国法治的转型从以法而治到良法善治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
10、报,20233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公共治理模式有过两次革命。第一次,从人治到法治(以法而治, rule by law;或依法而治, rule of law)。第二次,从以法而治(依法而治)到良法善治(governance of good law)。从人治到法治,是公共治理模式的形式革命,从“国王就是法律演变为“法律就是国王,实现了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和形式正义。而从工具主义的以法而治和依法而治到良法善治那么是公共治理模式的实质革命,以法律的“人性化、“人文化、“人权化而消解了“法律暴政,实现了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和谐精神的导入正引领着中国法治迈向以良法善治为表征的和谐法治。梁 莹治理、善治
11、与法治求实 ,20032 20世纪90年代,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即治理和蔼治理论,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治理与传统的统治有着很大的不同,它要求实行法治。治理理论与法治有着密切联系,两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进民主化进程,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国家治理。善治与德治:余玉花现代德治:追求和谐社会的善治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3 以国家善治为视角研究德治的地位、价值和内涵, 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讨论德治问题, 正确理解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德治是国家善治的内在需要, 同时, 法治治国资源缺乏也需要德治的补充; 德治应理解为公德之治, 只有公德才能够满足
12、德治的公共性、普遍性、管理性特征的需要; 公德善治的领域和实施路径可从国家治理的内部性对象与外部性对象两个方面得到理解和阐述。善治与环境、生态:林美萍环境善治:我国环境治理的目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从环境善治内涵出发,指出环境善治是对传统环境管理的一种突破,强调进行环境治理的主体不再是政府这一单一主体,而应该是多主体的,即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来共同治理,追求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开展,并且使得生态环境利益最大化;结合善治的几个根本要素,指出衡量环境治理是否到达环境善治的四大衡量标准;分析环境善治作为我国环境治理目标的必要性。黄爱宝生态善治目标下的生态型
13、政府构建理论探讨,20224 在日益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以及生态管理理论薄弱与实践困惑的背景下,时代向我们提出了生态善治目标和生态型政府构建的命题。生态型政府构建呼唤生态善治的理想目标。生态善治目标下生态型政府构建,必须以生态环境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出发点,以善治的根本要素为标准,实现政府与生态市场、政府与生态企业、政府与生态公民社会、政府与生态公民个人等良性互动的合作生态管理过程。善治与社会资本:郭忠华善治:中国的思考 以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研究范式理论与改革,20032社会资本与善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根本取向。目前,我国现代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制约了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必须开展公民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必须开展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的认同、信任、合作和互助水平;必须大力开展民间组织,形成现代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社会资本的开展是推动我国“善治型公共管理模式形成的必然选择。赵孟营 王思斌走向善治与重建社会资本中国城市社区建议目标模式的理讼合析江苏社会科学比拟政治学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