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那么、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下面办公室小编给大家带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供大家参考!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范文一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3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实现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23)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使命感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省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成效逐步显现。2023年至2023年,全省累计实现55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地区的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水平逐步提升,一大批贫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
3、板中的短板,扶贫任务艰巨繁重,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2023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截至2023年底,我省还有53个贫困县、8103个贫困村、576万贫困人口,要如期实现这些地方和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稳固党执政的阶级根底和群众根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开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
4、经济开展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努力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方法,认真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群众落伍,圆满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二、准确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根本原那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
5、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根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开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方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使命。(二)目标任务到2023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根本医疗和住房平安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本公共效劳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我省现行标准下
6、的57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到达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53个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三山一滩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开展、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对贫困县实施分类分期脱贫管理,其中国定贫困县中兰考、滑县在2023年实现脱贫,省定贫困县在2023年以前实现脱贫,所有贫困县在2023年前实现脱贫。(三)根本原那么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根底。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着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
7、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3.坚持精准扶贫,推进精准脱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获得感。4.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开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5.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
8、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开展能力。6.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根据脱贫攻坚任务合理配置扶贫资源,统筹兼顾好重点地区与非重点地区;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三、落实精准扶贫方略,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四)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根底,为推进城乡开展一体化、逐步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创造条件。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9、中300多万人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他完全或局部丧失劳动能力的200多万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贫困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防止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切实做到应进那么进、应扶那么扶、应退那么退。严格按照脱贫标准和脱贫任务进行精准考核,脱贫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定期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贫困户脱贫的由村民小组提名、村级评议、乡级初核,县里组织考核审
10、定;贫困村脱贫的由村级申请、乡级评议、县级初核后,市里组织考核审定;贫困县脱贫的由县级申请、市级初核后,省里组织考核审定,并报中央备案。贫困县退出后,在攻坚期内国家和省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并对率先脱贫的贫困县给予奖励,具体奖励方法、标准另行制定。加强对扶贫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实行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价精准扶贫成效,既要看减贫数量,更要看脱贫质量,不提不切实际的指标,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五)制定精准脱贫攻坚规划。各级党委要按照2023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进行总体谋划,出台脱贫攻坚的政策意见。各级政府要在国民经济和社
11、会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把扶贫开发列为一号专项规划,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明确各自扶贫开发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53个贫困县要按照精准脱贫标准算好明细账,倒排工期,细化措施,落实任务。8103个贫困村要按照精准脱贫标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扶贫结合,坚持“五规合一,因地制宜,找对路子,制定分期分批脱贫规划。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任务与责任,按照精准扶贫措施和脱贫规划,主动做好行业开展规划与脱贫规划的衔接,制定分年度的帮扶方案、工程安排、资金投放规模、脱贫成效目标等具体措施。对非贫困县的贫困村、非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实行同样的脱贫扶持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贫困人口建档
12、立卡成果,研究编制贫困人口分类扶持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根据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足额安排落实财政资金。(六)落实“六个精准要求。扶持对象精准,聚焦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准化管理,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省市县有信息平台,建设全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完善精准扶贫根底数据库,实现网络数据对接共享,做到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脱贫责任清、脱贫进度清。工程安排精准,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脱贫需要什么样的工程就安排什么工程。资金使用精准,资金跟着工程走,规划好的扶贫工程要有资金保障,要及时足量,不能搞半
13、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专项专用,专资专审,专户专管,跟踪问责,防止“跑冒滴漏。措施到户精准,坚持因户施策,因贫困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扶贫措施要符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村派人精准,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具备完成扶贫脱贫任务的能力素质,对不能胜任工作任务的要及时调整更换,不能滥竽充数、贻误战机,不能挂名扶贫。脱贫成效精准,要在精准脱贫上下功夫、想方法,出实招、见实效,真正让贫困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认同感,力戒“数字脱贫。(七)加强转移就业脱贫。贫困地区要围绕脱贫攻坚谋划开展,把扶贫开发与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通
14、过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群众创业、提升产业集聚区等开展载体支撑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转移到城镇落户,实现稳定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职业技能提升方案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贫困家庭子女积极就读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加大就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效劳平台,加大贫困地区与城市地区产业对接力度,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国内劳务
15、和外派劳务。鼓励市县对跨区域务工的农村贫困人口适当给予交通补助。大力支持家政效劳、物流配送、养老效劳等现代效劳业开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对在城镇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输入地政府要承当相应的帮扶责任,并优先提供根本公共效劳,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八)开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把扶贫开发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开掘农村资源、开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使农村劳动力就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基地靠近、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剩余劳动力富集地靠近
16、、特色优势产业向具备优势资源和相应产业根底的地方靠近。培育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园区。制定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开展种养业和加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力度。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分别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主要用于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开展等。(九)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生存条件差、自然灾害频